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綦维 《东岳论丛》2002,23(2):94-96
屈原和辛弃疾都是具有卓越才干的伟大诗人 ,他们生活于相似的历史背景 ,有着相同的雄才而不得施展的身世遭际 ,更有相同的坚持理想、至死不改其爱国报国之心志的气节操守。但时代氛围的不同 ,也使他们的生存环境、精神家园有很大的不同。屈原身心遭受了巨大的折磨 ,追求高洁无亏人格的他在孤独、苦闷和哀痛中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生命。辛弃疾则在深受压抑的同时 ,也品味了生活的种种快乐 ,渴望建功立业和寻求洒脱自适在他身上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2.
酒与中国文人有不解之缘 ,李清照作为一个卓越的女作家 ,也有许多与酒有关的词作。她继承了传统的“醉美”风范和“诗酒”情节。饮酒词中描写夫妻情感和怀念故国的作品 ,深沉凝重 ,描写赏花则各具风貌 ,迥不相同 ,都具有较高的思想认识价值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3.
綦维 《东岳论丛》2004,25(4):149-153
明末清初的德州学者卢世(氵隺)为人简佚明彻、嗜酒好书,极富个性魅力.他爱杜至深,读杜诗竟达四十馀遍.其<杜诗胥抄>,选抄杜诗去取允当,<大凡>、<馀论>中则包含了许多精微深入的杜诗学观点.略去皮毛、发微抉髓、发人未发是卢世(氵隺)论杜的突出特点.他是杜诗学史上一位有独到成就的研究者,深得清初文坛领袖王士禛的赞誉.  相似文献   
4.
綦维 《齐鲁学刊》2006,(5):78-81
明赵大纲《杜律测旨》是现存第一部由山东人撰写的杜诗注本。是书曾风行一时,但今日传本已极为罕见。其嘉靖三十四年(1555)重刻本,刻印精美,版本价值很高。赵大纲注杜多从“裨补风化”出发,因此有许多牵强附会的曲解,这个特点正反映了宋明理学影响下的杜诗学风貌。同时,赵注简明流丽,不乏深警之见,又以独到的成就屡为后世征引。无论是版本还是内容,《杜律测旨》都堪称是一部珍贵的文献。  相似文献   
5.
彻 ,料事多中 ,虽不言而示人以微 ,事定始觉其异。……十年前自作棺椁 ,扫除墓地 ,浸假而以尻为轮 ,以神为马 ,亦因而乘之耳。迹其平生 ,淡泊宁静 ,凡世间声色臭味、珍奇玩好 ,举不足以撄其意。……称诗一尊少陵 ,顾其诗亦颇类青莲。独饮酒则不论贤愚贵贱 ,泛滥喧杂 ,俾昼作夜 ,或一日至数十家 ,略无倦容 ,食豕如食人 ,然非玩世肆志者比也。”[2 ] 世之为人简易佚荡、真醇明彻 ,极富个性魅力。而其竟夜读书 ,竟夜饮酒 ,尤予人以深刻印象。世善饮常醉 ,病于酒而非玩世肆志 ,乃是因其嗜书好学。王献唐《山东藏书家———卢德水先生》[3 ] …  相似文献   
6.
李清照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忠纲  綦维 《文史哲》2001,(5):38-42
李清照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一位堪称大家的女性文学家 ,她毫无封建女性的卑顺之气 ,把典雅的东方女性美提高到一个新境界。追求男女平等的李清照深受隐逸传统的影响 ,甘心“隐于闺阁” ,同时又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实现着辅君报国的人生价值。李清照的两次婚姻 ,既有难得的幸福 ,更有不可避免的不幸 ,志同道合的爱情才是婚姻基础的观念在这幸与不幸中得到充分展示  相似文献   
7.
<诗馀画谱>和<唐诗画谱>是明万历年间徽派版画的杰出代表,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已得到充分肯定,但在编选和流传上存在的问题却还缺乏深入的研究.<诗馀画谱>采用了可靠的底本,虽有疏漏,仍不失为一部好的宋词选本.<唐诗画谱>则错误百出,未录多少家喻户晓的唐诗绝句.然而<诗馀画谱>在问世不久就流传日稀,<唐诗画谱>却多次翻刻,甚而流播域外,近年两部画谱又同时受到青睐.其中的变迁颇有深意,可以为今天的出版营销业提供多个层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中国诗人的骑驴有许多故事传说,诗与画中也有众多诗人骑驴形象的刻画,这中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味。终生未仕的孟浩然被视作骑驴诗人的典范,代表着追求隐逸的清高心志,但这中间实存在误读。曾骑驴干谒一心用世的杜甫,则在后人对其与孟浩然的对比解读中遭到贬抑。元代诗画中杜甫骑驴的形象却与之不同,虽然与杜甫的自述不十分吻合,但把握住了杜甫富于诗才诗情又忧时悯世的诗圣的本质,对以浩然踏雪和杜甫朝天对立的传统观念予以有力反驳,充分反映出元人对杜甫其人其诗的深沉热爱与深刻了解。  相似文献   
9.
在唐代曾集中流传下深宫宫女秘密赠诗于外界男性,且大多终成佳偶的故事。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细致地解读这些诗和故事,可以清楚地看到唐代推重诗才、浪漫大度的时代氛围,以及王权至尊的封建思想烙印。尤其是借助于现代叙事学的理论,和对后世同题材文学作品的考察,更能发现历代文人对君主无上权威的尊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