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青年与教育:过渡的新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的研究成果表明,种种新的关系正在青年和教育之间形成。接受后义务教育的人数增加,工作和学习相结合,以及从业就职的不确定性,已经成为人们共有的体验。年轻人对各种取舍去就的选择、轻重缓急的顺序安排变化无常,正在同明确表述的教育目标拉开距离。特别是关于过渡的线性观念,即政策文件中以“道路”为比喻来表达的那种观念,愈来愈和许多国家的青年人生活经历的模式不一致。1990年代青年研究突显出三个主要的话题:首先是人们认识到,就教育的目标而言,有什么可供选择是事先就规定了的,这种看法已经贯穿于一系列的研究。第二,到1990年代末期已能觉察到有一种变化正在发生,其方向是朝着更为复杂的生活方式,朝着就一系列个人的取舍去就、轻重缓急之混合求得平衡。第三,鉴于关于青年人的说法以及教育政策和青年自身经历的结果之间的差距愈来愈大,人们一致认为确有必要让青年就他们感受到的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剧变发出“积极的声音”。  相似文献   
2.
在此项研究中,我们调查了公园利益相关方超过20年控制无家可归者在市中心公园活动规模的举措,以及无家可归拥护者对付这些举措的一系列回应。我们发现,伍德拉夫公园的用途和价值伴随一天的不同时间、一周的不同日子和不同季节而变化。此外,公园利益相关方虽会随时间而变更,但当局使用的策略不一定必然会朝着某个始终如一的方向发展,或者按一种常规模式变化。最终,虽然无家可归的拥护者比起过去已很少看到,但他们仍然保护了公园内的无家可归者。案例研究认为,一个公园应该是一个基础空间,即作为共有地向所有人开放;也应该是一个典范空间,在这里,没有人会被看作是入侵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