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罗素曾经认为每一个语句都对应一个被称作命题的超语言的复杂对象。这种观点使真假失去了本体论上的区别,因为真值为真的语句对应的真命题和真值为假的语句对应的假命题都是存在的。后来,他受摹状词理论的启发,提出只有真值为真的语句才有对应的复杂对象,这样的复杂对象被称为事实。他以此为线索,提出了真理的符合论定义:一个语句是真的,当且仅当该语句对应一个事实。通过较为详细地考察罗素的事实概念的来龙去脉,分析这个概念在罗素真理理论中所发挥的作用,在考察和分析的基础上可以指出:由于事实只不过是真命题的别名,所以建立在事实概念基础上的真理符合论的定义是一个空洞的定义。  相似文献   
2.
3.
4.
弗雷格对分析哲学的两大贡献是分别提出了概念和对象、意义和所指之间的区别.他作出这两种区分,根本动机可以认为都是出于对语言作解释的考虑,但又不尽相同.前者完全出于外延解释上的考虑,通过对语言表达式的分析,使他得出结论:我们通过使用语言表达式所要谈论的东西有着根本相区别的两类:概念和对象.比如在句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中,我们通过使用语言表达式“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谈到的是三个对象,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和真(True),而通过使用语言表达式“……成立于……”谈到的则是概念:……成立于…….弗雷格告诉我们概念和对象绝不是一类东西,他借用数学上的说法指出,可以认为概念是不饱和的,而对象却是饱和的,就象函数2x~2+x不是一个确定的数,而自变量的某一取值5以及相应的函数值52是确定的数一样.如果采用他的逻辑语言,可以这样来理解他说的概念和对象:我们使用谓词谈到的是概念,而使用个体常项谈到的则是对象.由于“所有”(“x”)、“有些”(“x”)在他的逻辑语言里并不是作为非逻辑常词而出现的,因此我们在使用这些表达式时谈到的就既不是对象,也不是概念,而是所谓的二阶概念.相应于概念和对象的区分,他把语言表达式也分为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次两位分析哲学学者(翟玉章和潘天群,代表对辩证法的批判一方)与两位辩证论者(桂起权和张建军,代表对辩证法的辩护一方)之间的四人讨论会,主要是讨论在辩证法(及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连同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之间的关系问题,重点在于辩证矛盾和辩证逻辑。批评方翟和潘认为,"辩证逻辑"要么是混乱的,要么是非正统、非标准的变异逻辑。如果是前者,当以它宣扬赤裸裸的矛盾为由而抛弃之;如果是后者,它在逻辑家族中自有一席之地,但它和标准逻辑在概念上并不能相互定义。辩护方桂和张都提倡辩证逻辑,但在对形式逻辑及矛盾律的看法方面又不尽一致。张主张矛盾律和形式逻辑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可违背;辩证矛盾绝不是逻辑矛盾,而是形式逻辑处理不了的另类矛盾。桂主张辩证逻辑是一种非经典逻辑,一种变异逻辑,矛盾律虽然不可违背,却可以超越,经典逻辑只是变异逻辑的极限情况。变异逻辑才是普遍情况。讨论的目的只在于澄清概念,消除含混,至于谁对谁错,没有最后定论。  相似文献   
6.
在学术研究中,马雷通过电子邮件向张建军、翟玉章和杜国平①三位逻辑学专家请教了一个析取等值式问题,引发了一场讨论。其中涉及的相关逻辑问题非常重要,也十分有趣。在问答之前和问答过程中,问答专家对问答结果的公开发表并无心理准备,所以在问答中都是率性而写,并没有仔细斟酌和修改。只是问答完成到一个阶段后,马雷无意中发现,问答已经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问答链,建议整理出来,以"原生态"形式发表,作为逻辑学、问题学和语言学研究的一个基础文本,得到其他参与专家的支持。为保存"原生态",对于第二轮的意见或评论只在注释中注明。从这种原初形式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专家的一次性思维,即不是经过两次以上的反复思维,可能在严谨中出现不严谨,在正确中出现错误。对象、逻辑、问题和语言本身的复杂性或歧义以及人的思维本身的复杂性可能导致不同专家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出现歧义或解答上的差异。本问答的意义并不在于提出一种惊世骇俗的观点,而是在于表明,通过一种原初问答链,我们有可能透视问题提出机制、观点展示机制、答案纠错机制和知识增生机制,而通过电子邮件形式进行小范围学术讨论的可行性也因此增加一个典型案例。基于此,我们愿意将问答内容分类展示如下,供方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达米特的研究纲领对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赋予了新的解释,强调这种争论是关于所争议对象语言陈述意义的理论分歧,而不应当是本体论层面的纷争,由此对传统本体论进行了语言哲学的转化与消解。实在主义依赖于真值条件意义理论和背后的古典逻辑二值原则,但它无法解释不可决语句的意义。达米特提出的反实在论以可断言条件取代真值条件、以直觉主义逻辑取代古典逻辑,解决了不可决语句的意义性问题,克服了实在论面临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8.
本文叙述了奎因对经验主义哲学传统的执着而开明的坚持,他的自然主义正是这种坚持的后果,并展示了奎因和正牌实用主义者在真理观和科学文化观上的巨大分歧。奎因对经验主义的哲学传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一个当之无愧的经验主义者,而实用主义的标签则是不适当的并具有误导性。  相似文献   
9.
实质条件句和蕴涵的关系如何?实质条件句与日常语言中的条件句的关系如何?这是关于实质条件句的两个基本问题。澄清了实质条件句和蕴涵的关系,指出不能将蕴涵混同于相应的实质条件句的真理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所谓的蕴涵悖论。应该将实质条件句在技术上的价值与它在日常语言中的对应物这两个问题分开处理,并论证了以实质条件句概念解释日常语言中的直陈单独条件句的适当性,指出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卡尔纳普所谓之辩明关系。  相似文献   
10.
奎因在现代逻辑的基本技术方面做出了许多贡献,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点。一是发展了一种统一的、更加方便的谓词表达形式,对于我们理解量化模式及其替换规律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二是针对一般量化模式,提出了一种自然而简单的有效性证明方法(即奎因方法),而且给出了此法完全性的比较容易的证明方法。三是反复强调了在表达式的使用和提及之间的区别,弗雷格和罗素对此曾有涉及,但奎因的表述是最具概括性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