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7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艳丽  朱全国 《理论界》2009,(3):162-164
语境是理解意义的关键,语境观的变化直接影响人们对意义的理解.从隐喻的视野中理解后现代的语境观具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深刻理解隐喻为何在后现代的语境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成为意义理解不可或缺的部分;二是可以充分了解后现代语境观以及其与现代语境观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舞蹈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形式,其表述方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舞蹈的成败,对于舞蹈表述方式的认识有利于人们创造与接受舞蹈。从舞蹈的构成来看,它主要有形体、形象与形式构成,对应这三个部分,舞蹈体现出了三种主要的表述方式,即意象、隐喻与象征。  相似文献   
3.
公共外交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强同世界各国人民对话交流,促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相互了解、信任、友谊与合作,进而服务于国家的整体外交与国家利益是公共外交的终极目的。公共外交的基础是文化,庐山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样式,具有开展公共外交的得天独厚的资源。以白鹿洞为代表的儒家文化的国际传播与推广、以东林寺为代表的宗教交流、以庐山别墅为代表的文化研究与交流、以庐山景观为中心,展开个体为主的公民旅游交流构成了以庐山文化为基础的公共外交模式。  相似文献   
4.
正10月17日,上海市南湖职业学校第二届校园文化节"歌舞青春"专场正式拉开帷幕。小组唱、男女对唱、独唱、桑巴、芭蕾、名族舞、现代舞等各具特色的表演让全校师生欣赏到了一场校园艺术盛宴。当然,学校的大礼堂无法容纳所有师生,高大上的现场直播技术被运用于此次校园文化节中。据说,现在连电视台都不常采用这种技术了,怕现场表演和主持出现问题,前不久的金鹰节上某女主持就因为在直播中接不上话茬被网友劝告"多读书"。在南湖职校,为了让参赛选手和主持人更好地适应这个舞台,所有参与演出的师生每天利用中午休息时间进行彩排。  相似文献   
5.
在长期的文学创作与理论研究实践中,围绕着隐喻形成了谱系。相似性是构成隐喻的基础之一,依据相似性所形成的隐喻的不同样式,构成了隐喻的内部谱系,即原始隐喻、隐喻、明喻、譬喻;依据相似性与毗邻性之间的对立,形成了隐喻的外部谱系,即隐喻与转喻的对立存在。隐喻的谱系与文体之间具有对应关系,隐喻的内部谱系分别与神话、谜语、寓言、童话相对应;外部谱系中,隐喻与抒情诗相对应,转喻则与叙事诗以及小说、戏剧相对应。  相似文献   
6.
期现货市场对现货价格的引导关系反映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发挥程度,现代农产品价格体系的建立不仅包括现货市场,还关系到农产品期货市场作用的发挥。本文结合与加拿大的参照对比,采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方差分解方法分析我国菜籽油期现货价格和加拿大油菜籽期现货价格的关联性,得到结论如下:中加市场上期现货价格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期货价格单向引导现货价格;相比加拿大,中国现货市场价格变化来自期货市场的影响在长期比自身现货市场的大;中国现货市场受国际影响小。  相似文献   
7.
朱全国  肖艳丽 《理论界》2009,(11):124-127
在西方,对隐喻意义的理解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争议的中心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除字面义外是否有隐喻义的存在;二是隐喻的表现义与认知义之间的关系。事实上,如同一般的文学话语理论一样,意义总是在话语中呈现出来,对话语意义的理解总是从语词方面入手,进而达到对整个话语意义的理解。隐喻义在字面义基础上产生且不同于字面义,隐喻义分为认知义与表现义,文学作品中隐喻的认知义主要通过其表现义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隐喻产生于事物之间的结构对比,在具体的文学实践中则体现为语词不合常理的并置。不合常理的语词并置是隐喻意义产生的动力,语词替代使隐喻的话语呈现出新的意义与惊奇的美学效果。隐喻语词张力的消失其是走向日常语言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隐喻是西方文学理论传统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文学基本问题之一.西方从文学方面关注隐喻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传统研究向现代研究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语词研究向语义研究的转变;思维探讨向结构研究的转变;语义研究向话语研究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西部大开发立足于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发展意味着变化,但是变化并不等于发展。西部大开发实施九年以来取得了成就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在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进程中如何尊重、变革民族地区风俗习惯便是诸多问题之一。本文从民族地区风俗习惯涵盖的基本内容入手,结合西部大开发给民族地区风俗习惯带来的冲击深入分析尊重、变革民族地区风俗习惯的重要性,寻求尊重、变革民族地区风俗习惯的途径,使得西部民族地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避免民族传统文化的流失,为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一个良好的软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