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中华民族要实现现代化,首先必须具有现代化的人,这是许多有识之士的共同见解。而要实现人的现代化,首先必须深刻认识民族自身的优劣性。一个民族是否具有对本民族的自我意识,是这个民族是否具有生命力、内动力的标志。为振兴中华民族、尽快地实现“四化”,我们特设“国民性研究”一栏。希望能得到有关专家和广大读者的关注支持。  相似文献   
2.
人人都有名字,而且天天都在使用,但是并非人人都了解人的名字还有那多讲究,是一个值得深入研讨的专门课题。最近读到马来西亚著名学者肖遥天先生的《中国人名的研究》、(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7年版),始才真正领悟到人名所蕴藏着的文化心理。肖著分为“纵面研究”、“横面研究”和“客观研究”三篇。上篇对中国人名的起源、演变及其发展历程进行了粗略的考察;中篇则从横侧断面探讨了有关人名的各类问题,下篇就名字与史事考证、辨伪以及姓名的忘失、省略、错杂、传讹等问题作了些研究。肖先生的研讨表明,人名研究确是窥视中国历史与文化的一把钥匙,他为研究中国文化拓展了新的思路。1、人名老源与华夏先民的生活轨迹人类愚味时代是无所谓名的。人名的出现是随语言符号的产生、氏族公社的解体而出现的。从严格意义上说,在上古时代,名与姓无大区别,姓为公名,名为私名。最先使用的是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新民说》的文化寻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新民说》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内在联系,本文有两个基本观点:其一,中国文化重视养真善美三者和谐统一的理想人格和直观理性主义倾向(在近代表现为唯意志哲学传统)是孕育新民理论萌生和形成的主要文化传统;其二,《新民说》将近代资产阶级公民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规范……近代化所需求的文化意识结构统统伦理化,变成主体意志结构中发自内心深处自觉自愿地遵奉的伦理道德准则,《新民说》这一伦理特征与中国文化传统重人伦、重道德的特质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论梁启超新民思想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启超素以“流质善变”、“不惜以今日之我难昨日之我”的多变性格见称于世。然而,透过梁启超这一“不易捉摸”的性格因素,人们不难发现其潜意识或思想深处仍然隐藏有一些相对稳定的个性特质。据笔者考察,新民之道堪称梁启超多变反复的一生始终思考关注的问题之一。 新民理论在梁启超思想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新民理论的历史评价一直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以往的论者或以它是抵制革命的反动理论而不屑一顾,或充分肯定它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所起的巨大启蒙作用,却很少有人对这一思想作出具体详实的研究。笔者认为,梁启超新民思想的萌生和发展,与中国固有文化传统和近代特定的社会历史土壤不无关系。孕育新民理论的文化传统主要有二:其一,中国文化重视“人的自由”和强调培养真善美三者和谐统一的理想人格的传统;其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