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元史问世以来,人们对它有过各种评论,清代史学家何秋涛曾中肯地说过:“自汉以来,一统之天下,惟元最大;然读史至元代,辄令人废书而叹;则以记载之草略,叙述之伪舛,惟元最甚”。今天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把元史校勘、  相似文献   
2.
翰海就是现在的杭爱,是蒙古的山名。古代汉文《史记》中汉字音译写作翰海,后来又写成瀚海了。这座山就是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附近的一座大山,山当然依然如旧,耸立在蒙古高原上,但是由于汉文音译为“翰海”之后,给人产生了一种错觉,竟将大山之名,认为是大海之名了,甚至认为是大漠之名了。下面就将这种课余的情况略作考察,以正事实。 翰海这个词,初见于《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又见于《史记·匈奴列传》,再见于  相似文献   
3.
我区的畜牧业生产,长期以来因受“左”倾错误的影响,一直不够重视商品性生产,不注重提高畜产品的商品率。因而牧区社队的收入低,社员生活改善的不快。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畜产品加工工业的日益发展,社会要求畜牧业生产为它提供越来越丰富的畜产品,提高我区畜牧业生产的商品率已成为畜牧业经济的当务之急。从我区实际出发,提高畜牧业生产商品率的途径是:  相似文献   
4.
历史 内蒙古养马业,在我国古代就有了很大发展。据历史文献记载:汉朝时,“云中川(按:今呼和浩特一带)自东山至西河二百里,北山至南山百有余里;每岁孟秋,马常大集,略为满川。”公元前二百年,冒顿单于在大同附近以四十万骑兵围困汉高祖,曾以马的颜色分类编队“匈奴骑,其西方局白马,东方尽青駹马,北方尽乌骊马,南方尽(马卒)马。”可见不仅是马的数量多,种类也多,这说明当时的养马业非常发达。在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白居易有“阴山道,阴山道,纥逻敦肥水泉好;每至戎人送马时,道旁千里无纤草”的名句。这段诗中描写了当时居住在阴山一带的游牧民族,每逢与中原汉族进行交易时,阴山道上那茂盛的野草,被过路的马群吃得净光的景象。我国宋代,契丹族强盛起来,几乎占领了内蒙  相似文献   
5.
在1988年的《蒙古史研究》第二辑中载有高文德《元泰定帝寿年正误》一文。作者认为泰定帝“寿三十六”为讹误,订正为“寿五十三”。对此提出我的看法,以请教于高文德同志。 作者认为“寿三十六”与“至元十三年十月二十九日,帝生于晋邸”的记载相抵牾,遂依据《元史》中的一些记载,提出五项论据,认为“寿三十六”应为“寿五十三”。 在第一项论据中作者说:“大德六年,晋王(泰定帝之父甘麻刺)薨,帝袭封,是为  相似文献   
6.
元朝泰定帝的生年,在旧版《元史》泰定帝本纪中写着“泰定皇帝,讳世孙铁木儿,显宗甘麻刺之长子,裕宗之嫡孙也……至元十三年十月二十九日,帝生于晋邸”。  相似文献   
7.
瓯脱义辨     
瓯脱一词从匈奴以来直到现在本义是领地的意思,也就是《史记·匈奴列传》中的分地的意思;可是在中华书局1982年版《史记·匈奴列传》中作了各种不同的注释,以致现在出版的各种辞书及其它书籍中的解释也不完全一致,因此辨明它的本义,很有必要。 《史记·匈奴列传》中云:“东胡王愈益骄,西侵,与匈奴间,中有弃地、莫居、千余里,各居其边为瓯脱。”对此句中的“各居其边为瓯脱”,在此段的注二中有以下注释:集解、韦昭曰:“界上屯守处。”索隐,服虔云:“作土室以伺汉人”。又纂文曰:“瓯脱,土穴也”。又云是地名,故下云“生得瓯脱王”。韦昭云“界上屯守处也”。瓯音一候反,脱音徒活反。正义,按:“境上斥候之室为瓯脱也。”  相似文献   
8.
任何事物都有它本身发展的规律,人们通过实践可以认识它,利用它来为自己服务,并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畜牧业生产的水(水利)、草(饲草饲料)、繁(提高繁殖成活率)、改(选育良种和改良品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