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1.
十九世纪末叶,四川大足爆发的余栋臣起义,其势力北达安岳、铜梁,南至永川、荣昌,声威震动全川,对于稍后发生的四川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辛亥四川保路风潮,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清政府对这次起义十分重视,曾多次谕令四川总督恭寿、护院文光,“严密拿犯,务获重惩,以靖地方”。这次起义影响这么大,是同,哥老会有着紧密联系的。可以这样说,哥老会是余栋臣发动武装反洋教斗争的桥梁和纽带也是起义军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拟就余栋臣起义军与哥老会的关系,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绍兴十年(1141),南宋朝廷和金国签订了屈辱的《绍兴和议》,将大散关(陕西宝鸡县南)沿汉水、淮河以北的土地,拱手送给金国,并岁贡白银三十万两,绢三十万匹,换得苟安江左,继续过那“且把杭州当汴州”的追欢逐乐的日子.正当金国对南宋进行军事打击和经济掠夺的时候,北方蒙古族强大起来了,其领袖铁木真在斡难河会盟各部酋长,被推为成吉思汗后,始建成统一的蒙古族国家.之后,挥戈南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李永和、蓝朝鼎在四川起义的一百二十一周年.1859至1865年四川的李蓝起义,如同历史上的一切农民起义一样,最后终于失败了.对于这次起义,在考察它的失败原因时,我们以为,还应作具体、细致的分析.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李蓝起义的失败原因,就正于史学界的前辈和同志们.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农民战爭史上,有这样一个共同的现象:每經过一次大规模的农民革命风暴后,如果沒有民族矛盾使斗爭的形势复杂化,那么新出现的統一政权便会采取一些“輕徭薄賦”、“劝趣农桑”等旨在緩和阶級矛盾的措施。这些措施在客观上多少起到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作用、也是新王朝初期出现繁荣景象的原因之一。这是一个一般的现象,也是应該承认的史实。对于这个现象,过去有不少历史教科书和专著把它解释为統治阶級的“让步政策”所致。最近,孙达人等同志著文否定历史上曾有过“‘让步政策’这个东西”,认为“地主阶級对待农民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