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建立了一个适合建筑物绕流等环境流动的可压缩湍流粘性数值模型,并用该模型模拟了单个和多个建筑物的绕流,得出了建筑物问的滞留旋涡、建筑物“热岛”等对环境有很大影响的流谱.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理性形而上学的主导下,通过技术和资本的双重作用,人们对事物"价值"的理解往往采取一种"价值物化"的执着态度。马克思对此称之为"商品拜物教"的态度。然而,在经马克思哲学革命所开启的存在论境遇下,"价值"首先应被理解为对某物"作为"某物的领会,所谓"作为"也就是某物与人的生存关联,"价值"就是人对他所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领会。在这份领会中,人使自己成为人,并不断地筹划着未来。  相似文献   
3.
胡立刚 《理论界》2020,(3):16-20
马克思在其早期著作中使用了"感性意识"这个概念,但是"感性意识"这个概念因近代哲学的解释原则而往往遮蔽了其本真的涵义。然而,马克思的"感性意识"概念早已突破了近代理性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马克思在其著作中使用"感性意识"概念,乃是为了突出意识的对象性原则和现实性原则这两个基本要义,破除西方自近代以来形成的意识的纯粹性、自足性、内在性原则。  相似文献   
4.
在德国古典哲学里,历史总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特别是在黑格尔那里,历史被领会为绝对精神的辩证展开史。但是这种对历史的领会总是把历史消解为逻辑的演进史,因此,历史并未真正现身和被领会到。而马克思通过"物质生产"概念,把历史的现实基础建立在现实个人的生存之上,从而使历史之为历史的真正基础得到了揭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