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当前我国文学理论研究中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文论教材编写上则体现出注重原理性和注重综合性两种倾向.文论知识体系深受本质主义捆绑,疏离于读者的文学经验,对文学现实阐释无力,不能满足文论教学实践的需要.《文学理论导引》一书借助独特的撰写理念、严谨的知识剪裁、精巧的环节设计和隽永的文风成为一本有系统、有重点、有美感的文论教材,对于丰富和更新我国文学理论教学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艾秀梅 《求是学刊》2003,30(5):51-55
海德格尔的现象学思想十分庞杂,然而在他的哲学思考中却始终体现着他对人类生存现状尤其是人的日常生存的忧虑.在<存在与时间>这部成名作中,海德格尔用独具特色的哲学术语描述和批判了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沉沦.在后期的哲学研究中,他转向技术探求人类异化的根源,认为正是现代技术制造了常人,导致了人在日常共在中越来越远离他的本真存在.进而,海德格尔提出了解决这一困境的道路诗与思,主张通过诗意的栖居破除常人的统治,回到一个澄明、无蔽的本真存在的源始世界.  相似文献   
3.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何以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个世纪以来,西方近现代思想界久久回荡着一个声音: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在德国,早至席勒就为审美的生活做过规划,进入20世纪以来,从尼采到克尔凯戈尔、海德格尔都曾对现代工业进程以降的日常生活平庸化大加挞伐;在法国,列斐伏尔于1933年率先论证了日常生活这个概念,而后,德波、波德里亚、德塞托等人分别就消费社会的日常生活控制做过分析;匈牙利的卢卡奇和赫勒也曾专门论述日常生活的异化问题。二战以后,日常生活的表层审美化已经随着商品化潮流成为不争的事实。鉴于这已经凸显为一个迫切的理论问题和急待解释的全球性社…  相似文献   
4.
谈中国语境下的日常生活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秀梅 《求是学刊》2005,32(2):39-43
当前日常生活问题是中国学界关注的学术热点。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在 2 0世纪的中国曾经经历了几个曲折的阶段 ,它最早在 2 0世纪 2 0年代由一部分温和的启蒙知识分子提出 ,在建国后又因为政治意识形态的干扰而成为学术禁区 ,直到新时期以来才得到充分的关注。同时 ,与西方世界日常生活批判哲学的语境相比 ,中国的日常生活问题还有其特殊性 ,这就决定了它极其复杂的问题结构和西方理论在解释中国问题时的有限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艾秀梅 《理论界》2012,(9):110-111,67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学创作以革命历史题材为主导。在为数不多的日常生活题材作品中,普遍存在着将日常之物形而上学化的现象。这一特色是由于当时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所导致,也暗合了中国古代的历史传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