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爱情祭坛上的供品--潘金莲与海丝特语言和形象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这两个文学人物的语言入手,剖析她们的的内心世界,从而把握其形象特征,认为潘金莲的邪恶、海丝特·白兰的善良与她们的不同的感情经历有着密切关系.作为揭示女性内心世界并且找寻女性道路的探索,一中一外的<金瓶梅>和<红字>,一正一反,前者用现实的笔触铺叙,表明象潘金莲这样的女性不能去爱,因为她不具备被爱的资格;后者用浪漫的设想展现,海丝特用自己一生的努力终于彻底洗刷了自身的罪恶,赢得了被爱的资质,作者不约而同地表现了他们对女性的关注以及的思考,同时表现了作者共同的思想局限.  相似文献   
2.
苏雅勤 《社科纵横》2002,17(4):69-71
古老的中国 ,盛行着“女色误国”、“女人是祸水”的说法 ,明清小说家难以避免受到这种道德教条的影响 ,女性总是处于被谴责、被批判的地位 ,总是习惯于把宣扬禁锢女性的旧女德作为作品的主旋律 ,用形象阐明 ,违反女性道德规范者必定遭受报应。 19世纪末至 2 0世纪初 ,中华大地虽也响起了争取女权的呼声 ,有小说家迅速地在创作中反映这种文化观念的变化 ,但女性在作品中还是没有获得应有的地位。明清“性沟”意识强烈的作品 ,则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 ,千百年来 ,男权专制制度是如何不断完善着维护男性特权的家庭婚姻制度 ,千方百计地调整内部、外部结构效益机制 ,以满足男性奴役和统治女性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当代西方结构主义文艺理论 ,分析了《静夜思》中的内在关系结构 ,探讨了其蕴涵的种种二元对立 ,指出正是这种人类心灵中的基本结构模式使得该诗传诵千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