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道德是社会意识的基本形式之一。弄清它的层次性,对于深刻把握道德的本质和特征,完整认识道德的产生过程和发展规律,科学运用道德手段,充分发挥道德的社会作用,既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又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对人们的行为有指导、规范作用或重要影响的心理过程、行为规则以及关于道德问题的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它是社会道德关系的反映,包括道德心理、道德规范和道德哲学。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课书,在论述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时,都特别强调指出:“真理是客观的”,“凡是真理都是客观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226页)把主观真理或真理的主观性摈弃在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之外。笔者认为只讲客观真理,不讲主观真理是不能完整全面准确地表述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