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孔孟仁政思想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孔子的仁学思想体系中,就思想内容说是道德重于政治,就价值取向说是政治先于道德。孔子思想中政治与道德的这种分梳决定了孔子的仁政思想具有历史的可能性。孟子思想中道德的主体性消解了政治的独立性,道德的平面展开即是政治。但是从道德到政治的平面推展却无法逾越道德与政治之间主观与客观、绝对之善与有限之善的差异,因而孟子的仁政思想无法在现实中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2.
不守信用行为已在中华大地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危害 :使政府形象受损 ,经济发展受阻 ,人际关系紧张。本文通过对不守信行为现状、危害及产生原因的分析 ,指出重塑信用应依靠个人、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除加强各主体自律外 ,政府还应提供制度保障 ,使守信与失信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先秦时期关于什么是道德本体的思考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诗》《书》时代以天为道德本体,孔子时代以命为道德本体,孟子以后以心性为本体。从自律道德和他律道德的角度分析了各阶段的道德本体的特点以及它们存在的问题,以显示人的道德主体性在三个阶段的更替中不断得到提升。文章的结论是孟子的心性本体论使自律道德成为可能,为儒家道德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古代伦理哲学的发展中具有转折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理性的两个方面即认知理性和道德理性出发,对体现于冯友兰人生哲学中的理性主义思维展开论述.文章认为"觉解"一词是对认知理性和道德理性两种不同的理性方法的含混,并分析产生这种含混的原因是冯友兰遭遇了伦理学上的"休谟难题".认知理性表现为对与人生境界有关的内容,包括理、性、义利等,展开认识,并由认识内容和程度的不同形成不同的人生境界.从道德理性角度说,新理学具有动机论和自律道德的特点,这种特点的形成同理与性在本体论上的关系相关联.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分析中国文化内外两种推动力量,认为进一步的对外开放将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发展的四个可能趋势:积极建构商业社会道德;确立科学技术在文化体系中的主体性地位;全面反思与批判西方文化;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的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