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1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比兴新探     
比兴是诗歌创作中的重要表现手法,又是古代诗论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被前人视为“诗学之正源,法度之准则”。近十年来讨论比兴的文章发表不少。这些文章主要是通过阐述前人比兴说的内涵,或揭示比兴与形象思维之间的关系,或探讨比兴做为诗歌表现方法的意义,或对历代比兴说作综合介绍。各具慧眼,不乏精妙之见。但是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获得深入的讨论,有的甚至根本没有涉及。如:一、比兴究竟是一种表现手法,还是两种表现手法?二、《诗经》对比兴做了何种程度的开拓?比是否只有用两物的某一相似的自然属性打比方这样一种模式?三、比兴有何基本的特性,其审美创造功能和审美欣赏效应表现在哪些方面?四、比兴做  相似文献   
2.
洪源同志的的旧体诗词创作集中在《韶华情》(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中,既有思想性,又有艺术性。它的问世,给我国社会主义的诗坛增添了一枝鲜艳芬芳的花朵。翻开《韶华情》,首先激励读者的是洪源的爱国豪情。诗人在《登岳阳楼》尾联中写道;“寄语当朝天下仕,先忧后乐记心头。”这是用的宋代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典故。天下者,国家人民也。诗人在这里借前贤之语,勉励今天当官的,时时刻刻都不要忘记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诗人触景生情,将历史与现实关合,酿成佳作。  相似文献   
3.
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曾有过长期的讨论,虽然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对于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它出现在什么时代?它的文学理论成熟于哪个时候?它与积极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有何区别?这一系列问题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今天重新探讨这些问题,我们觉得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探入: 首先,要克服以往讨论中存在的偏向:一、不能拘泥于恩格斯的定义。恩格斯在给哈克纳斯的信中,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所下的定义提到“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这主要是对欧洲十九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和戏剧的创作经验所作的科学概括,而不是一切国家、一切时代、一切样式的现实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来,对于《诗经·周颂》,论者们不是说它“具有很浓厚的宗教气氛”,就是说它是“一种呆板的说教”;更有说它“内容充满着反动思想和迷信色彩”,“是应该坚决扬弃的糟粕”。我们认为,这些看法有失于偏颇,不合乎历史辩证法。从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角度考察,具体地说,就是从西周初年人与神的关系的递嬗、人与自然关系的演进、人类社会的变革这三个方面来考察,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全新的结论:《周颂》实际上是人类精神初次觉醒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产生在南北朝南齐时代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封建社会文学理论批评中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它深入地探讨了文学理论批评中各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它“割情析采,笼圈条贯”,系统地提出了文质关系的理论,在我国和世界的文学理论批评史上,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一、古人比兴说诗为何“缠夹”古代诗评家讲比兴,众说纷纭,使人感到“越谈越糊涂”,这是由下述原因造成的:(一)、汉庸经学家不将《诗经》做为文艺作品来看待,而是把它做为宣传王化的经典来讲述,以诗证史,并提出“比显兴隐”说,混比兴为一,以便于他们穿凿附会。因而他们不重视比兴的艺术表现功能,而大讲比兴的讽喻作用,故其所育之比兴,也就“去常情更远,最为缠夹。”  相似文献   
7.
导论:奇怪的逻辑屈原作为楚国诗人,他的创作受到南方文化的影响,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南方巫风文化是落后的腐朽的文化,把屈原及其《楚辞》产生的原因归根为南方文化,就会导致奇怪的逻辑: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及其不朽之作,不是在先进的文化土壤中培育出来的,而是在落  相似文献   
8.
比兴新探     
比兴是诗歌创作中的重要表现手法,又是古代诗论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被前人视为“诗学之正源,法度之准则”。近十年来讨论比兴的文章发表不少。这些文章主要是通过阐述前人比兴说的内涵,或揭示比兴与形象思维之间的关系,或探讨比兴做为诗歌表现方法的意义,或对历代比兴说作综合介绍。各具慧眼,不乏精妙之见。但是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获得深入的讨论,有的甚至根本没有涉及。如:一、比兴究竟是一种表现手法,还是两种表现手法?二、《诗经》对比兴做了何种程度的开拓?比是否只有用两物的某一相似的自然属性打比方这样一种模式?三、比兴有何基本的特性,其审美创造功能和审美欣赏效应表现在哪些方面?四、比兴做为艺术表现手法是否一成不变?这些问题无一不是研究比兴中的重要问题,由于它们没有得到深入的讨论,有的还没有被涉及,所以我们对比兴的认识尚欠全面和深刻。  相似文献   
9.
前人《风》《骚》并称,把屈原的作品看得同《诗经》一样重要;其实,用“踵事增华”的观点看,屈原作品的艺术成就,已大大超过了《诗经》。发展了“比兴”手法,就是其中显著的一例。东汉王逸就已认识到了这点,他在《离骚经序》中说:“《离骚》之文”是“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脩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这些见解,对引导后人研究屈原对“比兴”的发展,起过重要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对于《诗经·周颂》,论者们不是说它“具有很浓厚的宗教气氛”,就是说它是“一种呆板的说教”;更有说它“内容充满着反动思想和迷信色彩”,“是应该坚决扬弃的糟粕”。我们认为,这些看法有失于偏颇,不合乎历史辩证法。从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角度考察,具体地说,就是从西周初年人与神的关系的递嬗、人与自然关系的演进、人类社会的变革这三个方面来考察,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全新的结论:《周颂》实际上是人类精神初次觉醒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