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蔡晓菁 《理论界》2012,(2):88-90
本文尝试对吉藏思想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述评,把吉藏思想的相关研究划分为4个时期,并对今后的吉藏思想研究重点,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2.
佛教造像碑是一种借鉴汉碑进行改制的特色造像石刻,是佛教中国化在艺术上的体现.与以往从造像碑的外在形制和雕刻艺术入手进行的分析有明显不同,从佛教中国化视角来看待造像碑的特点更侧重于考察造像行为与佛教发展的互动.佛教造像碑有"像碑""碑像"等名称,可见其"像"与"碑"的基本性质.它通过刊刻各式图像和文字的方式实际、快速地辅助宣传佛教、信仰佛教,这种形式强调了造像与追寻真实法身的联系.同时,佛教造像碑还承担了与中国传统石碑相似的歌功颂德、纪念记事用途,更多地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元素.此外,造像碑的特点还具体表现为多样与适用性、调和与融摄性、区域与民族性.造像碑的刊刻基本以结社为组织方式,具有一定的规范性.佛教造像碑的这些特点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流变、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作为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出现的新型造像艺术,它反映了佛教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向民众生活渗透的进程,也反过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佛教的中国化进程.研究造像碑性质特点有助于我们理解佛教史特别是北朝佛教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4.
藏族历史上的旷世格言著作<萨迦格言>以其隽美的词句、高超的智慧、深邃的哲理流传于世,历来人们或以文学角度来分析,或从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维度揭示其内涵,本文试从其作者萨班的佛教哲理的视角及他的知识背景来解读这部哲理诗,以最终明晰萨班的写作思维与意图.  相似文献   
5.
蔡晓菁 《理论界》2012,(4):109-111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吉藏现存著作的研读,根据作品序言等所透露的蛛丝马迹,进行内容上的相互印证、并放在思想史的发展脉络中来判定撰述顺序和真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