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当代中国城市在全面进步的同时,也已步入全球性的风险社会。城市公共安全的韧性治理转向是跳出“与风险抗争”的泥淖,适应“与风险共存”现实的有效选择。从韧性概念的来源——适应性循环模型的视角来看,城市公共安全韧性治理的可能路径包括“过程—能力—目标”三个面向,需要在城市公共安全治理防/减—准备—响应—恢复的循环过程中分别采取防御抵抗—吸收存续—适应调整—学习变革的韧性策略,以形塑“抵抗—存续—调适—学习”的韧性能力,进而合力指向渐进式可持续发展的韧性治理。对此研究的意义在于,为理解城市公共安全韧性治理提供了关于韧性治理本质的更为综合的见解,为提升城市公共安全韧性治理提供路径图式。  相似文献   
2.
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被 证认 是立体透视一个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可靠视角。 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对此做了诸多富有成效的工作, 但鲜有研究从中层视角, 将国家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放置于分析性意义上的 治理体系 框架中考察。 整合相关理论, 在 治理体系 层面, 结构、 机制、 功能这三个概念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 结构是体系的关系表征, 设定治理体系运行的组织基础和行动框架, 机制揭示治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结构转化功能的方式, 功能体现结构寓于机制产生的结果并反哺结构和机制。 由此建构的 结构-机制-功能 分析框架可以对 ( 中国) 国家面对重大突发事件, 如何通过治理体系进行应对 这一研究问题进行分析, 以促进我们理解中国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和常规化体系应对非常时期问题的能力或者制度优势, 也有助于丰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的实践样本。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