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人机协同教育正在日益成为一种教育常态。人机协同赋能教育更公平、更高质发展的前提是教师人机协同行为符合伦理要求,对教师人机协同行为的伦理规范进行探究是现有人工智能对教育的伦理影响研究的具化。教师人机协同行为中存在着技术崇拜遮蔽教育本质、技用劣势导致信息代沟、人机共教引发数字鸿沟和隐私泄露侵犯学生权利等伦理问题。针对这些伦理问题,教师人机协同行为应追求“不伤害”“教育性”“公平性”和“效益性”四种价值旨趣。基于此,教师在人机协同过程中应遵循不伤害学生、教会学生自我保护且不伤害他人、避免教育误判、有利于全体学生可持续成长、实施弱势补偿、消除信息代沟和提高教育效能等基本伦理规范。如上价值旨趣与伦理规范构成了教师人机协同行为伦理框架。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内容,教师人机协同行为伦理素养需要从教育、技术和伦理三维度来修炼提升。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当下市场力量所主导的大众文化流行在青少年日常生活之中,并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由于大众文化迎合了青少年的特殊需求,青少年在消费大众文化的文化经济阶段能够获得平时学业生活中所失去的“快感”;另一方面,在大众l文化消费的文化经济阶段,意义生产是由大众文化生产者的编码原则和青少年自身所附带的环境文本共同决定的,“走捷径”之类、对青少年成长不利的意义生产是教育所要重点关注的,教育要为青少年成长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家长、教师更要主动地引导青少年大众文化消费中的意义生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