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苏联集体农庄与中国人民公社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集体农庄和中国人民公社是在两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重要基层组织。它们都是在社会主义革命之后建立的 ,都采取了集权制的组织形成 ,其职能也极为相似 ,都通过独特的城乡联系机制为工业化提供了原始积累 ,对两国的现代化进程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 ,由于它们深受不同的历史传统影响 ,所以二者在成因、工作效率等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就是从这一角度出发对二者作一比较 ,从而增强我们对这类组织模式的更深层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的依法治国过程中 ,法律必须与道德协调发展 ,这就要求法律精神和道德精神必须取得一致。然而由于道德转型相对于精神转型的相对滞后性 ,我国的道德精神与法律精神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为了推进我国的依法治国进程 ,必须采取措施实现法律精神与道德精神的整合。  相似文献   
3.
苏联模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两种模式。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先是借鉴苏联模式,后又构建了具有创新形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实现了对一系列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理论创新。其演进路径即从"超阶段论"的"左"倾路线到初级阶段论的求实路线的转换;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重点的转移;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体制的转化;从封闭孤立到全面开放的对外经济格局的转型;从以人为末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的转变。梳理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路径无疑对探寻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