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7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时期诗歌审美品格的激变,是与各种新颖奇美的意象及意象组合的创造相联系的。诗中之“象”已不仅仅是社会生活与自然景物在心波情湖中的映象单元,而且超时空地遨游于内外宇宙,成为历史与现实交合、理性与感性相突、主体与客体互化的人生宏深体验的最小载体单位。这种赋予诗歌以更大弹性与张力的意象功能的多向发挥,引起了诗歌理论界的极大关注,意象由此成为诗美研究中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2.
<正> 孔孚写山水诗是1979年以后的事,他从东部沿海的崂山写起,一直往西走,写泰山,写黄山,写庐山,写峨眉,写到帕米尔高原,到了顶,就不写了,那已到了1992年。这十来年的时间,他爬的山,海拔越来越高;他写的诗也越来越凌空蹈虚、超拔尘世。济南出版社出版的《孔孚山水》正是他艰步奋上、临近极顶时写的,留下了一行简隐空灵的足迹,“香到顶”。  相似文献   
3.
"诗学"这个名词,从亚里士多德起,在欧洲并不单指诗歌,而是包括所有文学门类在内.在中国则不然,诗学就是研究诗歌,与散文、小说、戏剧的研究处在同一水平,同属于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4.
<正> 新时期诗歌的诞生一般都是从1976年“四五”诗歌运动算起,因为诗的本质、源泉、力量在那次“火山爆发”中得到了最光辉的显示。其实,它的意义更多是政治上的。要让“四五”精神转化为文学上失而复得的内质,产生出真正属于新时期诗歌的品格,不仅要等到结束文化专制主义统治的金十月之后,而且要等到解除两个“凡是”禁锢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那是在两年以后了。作为诗的内质与品格的理论概括的诗论,也难以超越时代,走在诗的前面。因此,从1976年底到1978年底这两年的时间内,诗论还只是作为毛泽东同志1957年给《诗刊》与1965年给陈毅同志的两封信的阐释展开的,解决的是诗歌创作中的艺术规律问题,如“形象思维”、“比兴”、“诗味”等。讨论有成效,也有局限:大跃进民歌仍被树为诗歌楷  相似文献   
5.
中西之争从新诗酝酿、诞生、发展以至今天,一直没有停止过。许多问题的争论,如白话诗与文言诗,功利性与艺术性,大众化与贵族化,民族风与现代风,民歌体与自由体,再现论与表现论,写实诗与纯诗,理性与反理性等,虽然论题各异,观点也很不一样,究其实不出中西之争的范围。中西之争似乎是中国诗由古典向现代转化过程中反复出现、无法避免  相似文献   
6.
<正> “意境产生于创作过程还是产生于对作品的审美过程?抑或两个过程都包括?”这是《意境之限界》(载《文艺理论研究》1987年第3期,以下均称《限界》)一文所提出的问题。该文的回答是:“意境产生于作品与读者的审美关系中”,“是读者对艺术作品审美关系的产物”,“是读者对作品的体味评价”。这种把意境与创作主体一刀切开,把诗人排斥于意境创造之外的论点,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站不住脚的。没有创作主体的介  相似文献   
7.
袁忠岳 《东岳论丛》2000,21(1):142-143
这是一本内容相当广泛的论文集,它以文艺美学这一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研究形态为中介,架起了一座横跨文化哲学(理性)与文学评论(感性)之间的学术桥梁。正像作者陈炎教授所意识到的那样,该书不仅在内容上是“桥梁式”的,在方法上也是“桥梁式”的:既横跨了中西文化,也纵跨了古今历程,而且还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证结合、逻辑与历史的统一。然而作者或许没有意识到,在这种内容和方法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更为重要的东西,我把它称之为“桥式思维”。在这种思维方式的支配下,作者极其重视对立事物或思想的研究,如儒与道、墨与法、宗教与世俗、阴阳与因…  相似文献   
8.
一我在1982年曾对山水诗下过一个定义,说“山水诗以表现山水的自然美为宗旨”,并指出“孔孚在诗中所追求的首先就是这种山水的自然美”。今天,忽然感到不确了。倒不是说这个山水诗的定义不对,山水不应在诗中占据主位,成为主要的审美对象;也不是说孔孚  相似文献   
9.
张炜的长篇小说《九月寓言》发表后,引起了不同的社会反响.有的认为这部小说远离现实,走向艰涩,是从《古船》后退了;有的认为《九月寓言》在艺术上是更臻于完善,表现手法也更加现代,在小说探索上是向前迈出可喜的一步.见解不一,固然与论者的文学观念及由此而形成的小说的理想模式不无关系,但也说明对象本身的复杂性、多面性,它给仁者、智者提供了“见仁”“见智”的弹力空间.尽管意见分歧,有一点倒是一致的.即《九月寓言》与《古船》不是一类,之间存在着地壳错位形成的断裂.《古船》与张炜的“秋天”系列作品是一脉相承的,可以划到同一个创作  相似文献   
10.
新诗诗体建设散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新诗诗体建设,"重建诗体"中"重建"二字并不确切,容易引起误解,新诗诗体建设不是古体诗的再现,也不是现有诗体推倒重来,目前尚提不出一个理想方案,不必在这方面去限制诗人,应在实践中自然形成或形不成.新诗应建立常规诗体,强化诗人的诗体意识及文体意识,通过改良方式来重建新诗.要重构一种历史诗学,据此讨论诗学文类内部现代化运动的复杂关系,重建"歌"与"诗"的关系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