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孙逊  裴宏江 《学术界》2012,(3):186-200,288
明清时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大背景下,我国江南地区的城镇大量涌现,成为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标志。这些城镇不仅是财富的宝地,而且是人文的渊薮,其文风之盛,几可于一些大中城市相颉颃。康熙十三年(1674),作为梅里词派主要代表的朱彝尊,写下了一百首以嘉禾平原城镇为歌咏对象的组诗——《鸳鸯湖棹歌》,由此引发了历史悠久的唱和行为,成为引人瞩目的文化现象。本文通过对朱彝尊原诗及和诗的文化解读,及其刊刻情况的梳理,旨在探讨本时期江南城镇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辐射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