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社会学   4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使家庭教育的研究工作跟上整个社会前进的步伐,1983年11月,我们对徐汇区新乐街道张家弄居委进行了一次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调查对象为1968—1982年期间出生的孩子们的家长。调查采取统一问卷上门访淡的形式,总共调查了269个个案,计194户家庭。其中独生子女158个,占58.7%。 在194个家庭中,每户平均人口为3.97人,人  相似文献   
2.
许妙发 《社会学》2010,(2):15-25
本文回顾了上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学所经历的恢复重建、补课起步、学科拓展、迅速成长的历程。在回顾社会学恢复重建的发展历程中发现,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尘封已久的社会学重获新生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契机;解决社会问题的迫切需要,成为恢复与重建社会学的直接动因;而植根于深刻变革的中国社会之中的社会学,不仅从中获得了滋养和发展的动力,同时又以其不断发展、创新的学科理论和方法,为深刻变革的社会服务,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的社会学家中,康宝忠的名字是为很多人所不熟悉的,他既没有翻译过西方的社会学著作,也不曾出版过自己写的书,与其他较为有名的社会学家相比,康宝忠可以说是旧中国社会学界里默默无闻的人物。然而,正是这位默默无闻的社会学教授,在中国社会学发展的历史上还占有一席地位,因为他是自西方社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户籍管理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衍生出来的一种封闭型的人口管理模式。它以公安户为单位,以人为具体对象,以“人户一致”为原则,严格地控制着人口的流动和迁移。自从实行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方针以来,这种人口静止不能流动的状态被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打破了。商品经济促成了中国前所未有的人口大流动。  相似文献   
5.
提起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人们很容易想到严复和他的《群学肄言》,而与其同时代的章太炎,人们往往只知道他是个国学大师,清末民初“有学问的革命家”,至于他和社会学传入中国有什么关系,起过什么作用,了解的人不多。事实上,章太炎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翻译了资产阶级社会学成本著作,并最早使用社会学一词的人。章太炎(一八六九年——一九三六年),名炳麟,字枚叔,太炎是他的号,浙江余杭人。  相似文献   
6.
许妙发 《社会学》2007,(4):32-38
中国社会学社是旧中国社会学界一个全国性的社会学学术团体,成立于1930年初,至1948年停止活动。18年间,中国社会学社通过举办八届年会、出版《社会学刊》6卷20期等活动,团结广大社会学家,明确提出了社会学中国化的奋斗目标,推动了中国社会学的发展。中国社会学社几乎伴随和见证了旧中国社会学发展最为迅速的二十个年头的全过程,它是中国社会学发展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论孙本文在旧中国社会学界的作用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本文(1891——1979年),字时哲,江苏吴江人。早年在国立北京大学求学时,开始接触社会学。1921年赴美留学,专攻社会学,获纽约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回国后,长期从事社会学教学和研究,擅长一般社会学理论介绍,是旧中国社会学的开创性人物之一。一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如同许多其他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的社会科学一样,社会学  相似文献   
8.
许妙发 《社会学》2004,(4):47-54
从十九世纪末西方社会学传入中国起,社会学这门学科在中国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回眸这百多年来中国社会学艰难坎坷、荣辱沉浮的发展演变轨迹,我们不难发现,上世纪二十年代是中国社会学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历史节点。  相似文献   
9.
许妙发 《社会学》2005,(4):32-43
纵观中国社会学史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中国社会学在经历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重要转变以后迅速崛起,并且在学科化体制建设、社会学理论译介和传播、社会实地调查等各个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从而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社会学进一步繁荣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旧中国的社会学团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2年,由社会学家余天休发起组织的“中国社会学会”在华北成立。这是自十九世纪末西方社会学传入中国以后,在我国出现的第一个社会学团体。学会出版了《社会学杂志》(双月刊)。由于当时国内社会学者甚少,参加者寥寥无几,成立不久就无形消散。这是中国社会学家致力于组织专业性学会的第一次努力,由于当时各方面条件尚未具备,因而半途夭折了。事隔数年以后,随着一批留学欧美国家的中国社会学者陆续学成归来,社会学著作在国内的出版逐年增加,社会学也逐渐由少数大学的科目,推广到一般大学课程,由大学选教科目进而为专设学系,在大学里取得了一定的地位。这样,组织社会学团体的想法在南方一批社会学教授中间开始酝酿起来。直到1928年,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这个想法才得以实现。是年9月6日,社会学家吴景超博士访美回国来到上海,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孙本文为吴洗尘,遍邀上海各大学及在沪的社会学教授聚会,借此机会共同商议有无组织社会学学术团体的可能。席间,有孙本文、吴景超、吴泽霖、应成一和钱振亚等人提议组织一个地区性的社会学协会,结果获得全体赞成,决定成立“东南社会学会”,并创办《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