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10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荆棘之城》讲述的是一个身份互换的故事,这其中牵涉到一个酝酿了十几年的惊天阴谋.苏和莫德以互换的身份在各自的生存环境下生活了十八年,因为实施计划的需要两人见了面,并以主仆的身份生活在一起.耳鬓厮磨,两人产生了同性恋情.在真相大白之后,她们选择了在一起.苏和莫德的同性恋情是自我实现和自我认同的需要,也是她们将自主性与身体协调起来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2.
《白衣女人》中的人物很多是患有疾病的,如劳拉的家族遗传病神经症,玛丽安所得的伤寒,珀西瓦尔的父亲天生是畸形等。疾病是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也成为某种现象的隐喻。在《白衣女人》中神经症是英国不健全的法律制度的隐喻,也是英国上层社会某些家族血液中流传的精神上和道德上的缺陷的隐喻。  相似文献   
3.
《爱玛》是简·奥斯丁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作品,作者对世态人情进行了不少描写,当时的英国社会是一个等级差异明显却又经历着巨大变迁的社会。这是一个以财产来界定一个人的社会和经济地位的社会,作者在描写小说人物时突出了婚姻制度和生活环境对女主人公们的婚姻观念及命运的影响,揭示了当时英国妇女的地位和命运。  相似文献   
4.
身世相近命运迥异的人物--简*爱和林黛玉,她们从小父母双亡,都住在舅父家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相似的身世造就了她们独立与叛逆的性格,但这一品格并未给她们带来相同的命运结局.  相似文献   
5.
该文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对女主人公"我"进行分析研究,即从叙述者"我"所处的位置加以分析,发现她是一个喜欢"躲"起来的人, 她通过"躲"来逃避纷繁复杂的世界,"躲"是她洁身自好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蝴蝶梦》中经常出现的意象——“大海”进行分析研究,探寻它与两位女主人公的关系。对吕蓓卡来说,大海不仅仅只是一个自然景观,它反映了她矛盾的思想,大海的变幻莫测也是她性格情绪的真实写照。大海是自由的象征,大海的自由、忠诚、永恒和无限都是吕蓓卡所追求的。而对“我”来说,大海是“我”情绪变化的晴雨表,它的变化烘托了“我”思想、情绪的变化,同时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请你抚摸我>与<廊桥遗梦>讲述的都是女主人公的一段婚外情.从两位主人公对事业与婚姻、爱情与道德这两对矛盾的不同处理方式可发现女性对婚姻普遍存有一种忧患心理,正是这一心理使得女性只愿去接受,保持现存的事物.  相似文献   
8.
《美国悲剧》是德莱塞的代表作,它讲述了穷教士之子克莱德·格里菲思为追逐金钱、地位而堕落为蓄意杀人犯的故事,分析他犯罪的原因,揭示膨胀的欲望的危害性,更揭露了生活环境对人的影响及金钱至上的美国生活方式对人性的毒害。  相似文献   
9.
<傲慢与偏见>与<小妇人>,两部作品虽然描写的都是儿女情长,但侧重点不同,前者在描写爱情故事的同时,揭露了资产阶级婚姻制度的本质,后者则偏重于对个性独立,自我约束的描写, 突出人格完善的重要性.从对两部小说的对比可发现家庭教育对人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不同的人格结构会造就出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10.
德莱塞和王安忆分别是美国和中国的著名作家 ,在《嘉莉妹妹》和《长恨歌》中 ,他们都把女主人公放在大城市的背景下进行描写 ,对她的生命历程、感情纠葛作了细致的描绘 ,揭示了女人与城市、消费的关系。从女人与大城市的故事中 ,我们可以看到女人的漂泊史、沧桑史 ,也可看到两位女主人公性格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