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6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释“意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用"意境"来谈艺衡文的也多,本文则仅仅讨论"意境"的本义.由于意境的发生、发展走过了从"形象--意象--意境"的逻辑发展历程,所以本文虽题目为"释意境",其实是要解释"形象"、"意象"和"意境"三个概念,解释这三个概念的本义以及相互间的逻辑发生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2.
拙作一论再论《〈管锥编〉对刘勰和〈文心雕龙〉》的批评刊出之后,有的读者以为刘勰和《文心雕龙》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是说到了,但是,《管锥编》肯定刘勰和《文心雕龙》的地方也不少,为什么不把它们也拈示出来,借以见钱钟书先生对刘勰和《文心雕龙》看法的概貌呢?这个建议提得在理,兹择龙学研究中或争论不休,或不为注意,或染指虽众然尚能更进一竿,而实际上又足以反映《文心雕龙》对中国美学建树的,用钱先生的话来说是刘勰“谈艺圣解”的几个问题,加以述说。  相似文献   
3.
“徐庶荐诸葛”再认识诸葛志"自炫自媒,士女之五行",这是中国古代善于养重士人恪守不移的信条。其结果,许多天才奇才都作茧自缚,自我萎缩,老死户下,造成了人才的极大浪费。古人是深知个中利害的,作为对不屑屑于自炫自媒,不汲汲于求干进者的补救办法,则生发出人...  相似文献   
4.
本文拈出《原诗》中的“主客体关系论”作讨论对象,具体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文学以表现客观事物“理事情”为最高法则;二、“理事情”的把握和传达有赖于作者的“才识胆力”;三、诗歌艺术表现“理事情”的特殊性即在于“幽妙以为理,想象以为事,惝惚以为情”.  相似文献   
5.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包括《谈艺录》)里,并没有对刘勰和《文心雕龙》作过专章研究,但据笔者粗略统计,他在这两部著作里,称引、论述到刘勰和《文心雕龙》者有近百处。罗列、排比这些内容,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他对刘勰和《文心雕龙》批评的多,肯定的少,说得不客气点,钱先生对“谈艺人师”刘勰和“体大虑周”的《文心雕龙》都并不怎么佩服。当今论坛,《文心雕龙》业已成了“显学”,扬之者谓其不刊,抑之者且不许与批尾家比迹。是耶非耶?听听钱先生的意见,那实在也是很有意思的。  相似文献   
6.
拙作《论<管锥编>对刘勰和<文心雕龙>的批评》刊出之后,(见《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2期)读者或有以为话还没有说完的。一位老先生还赐教说:“你说《管锥编》谈到《文心雕龙》的有近百处,看你的文章好象《管锥编》谈的并不多,大概对百处的材料大多数未用,似可再作补充研究。”为承接读者和老先生的盛情,笔者就将上次文章里“为省词弗,存而不论”的部分作些补充分析。  相似文献   
7.
“逼上梁山”具体涵义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鉴于《水游》所写108条梁山好汉是被“遇上梁山”甚至是“官逼民反”的传统说法,本大根据《水浒》文本,对108条好汉之所以上梁山的原因作了具体分析.得到的看法是:①梁山好汉之所以上梁山,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概而论之,则可分为四大类十一种情形;②如果要用“遇上梁山”用语来概括好汉们之所以上梁山的原因,那么,“遇上梁山”的“逼”字,有“自已逼自己”“民逼民”“民逼官”“它逼民”诸涵义;③习惯所谓“官逼民反”,只适用于林冲解珍解宝等10人.  相似文献   
8.
本文拈出《乐记》的“心物关系”也就是艺术的主客体关系问题作讨论对象。考察《乐记》有关这方面的论述,可以概括为三方面一、艺术创造;二、艺术接受;三、艺术再创造(表演艺术)中的主客体关系。本文的论述,就从这样的思想展开。  相似文献   
9.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是作者传情、说理、状物、述事时经常感受到的问题.原因是什么?本文作了探讨,探讨的思路是从不同的角度评述历代各家看法,最后以当代思维科学的研究成果作参考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释“滑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词源、词义的角度诠释了“滑稽”概念。基本内容是 :人物滑稽由酒器滑稽挪移借用而来。滑稽的基本特征是“机智善辩”和“乱同异”,而其价值取向则是“寓庄于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