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按照机制设计理论,如果在自由选择、自愿交换、信息不完全及决策分散化的条件下,能否设计一套机制达到既定的社会目标.本文基于这个理念提出了“一把手”监督制度设计理念的模型,即制度警觉性与“一把手”权力匹配之间的关系和设定.指出制度警觉性是遏制“一把手”腐败的必要条件,两者之间不仅需要实现强度与方向两个属性维度的匹配,而且要考虑动态性的匹配,其条件是在“一把手”腐败的“机会之窗”从开启到关闭的任一期间内,随机出现的权力运行点必须落在制度警觉性区域之内.  相似文献   
2.
文化产业鼓励个人创造力无穷释放、冲破对传统资源束缚、改变以自然资源消失和环境恶化为代价的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但是它依赖着哪些要素创造新的高附加值产品和新的市场需求?通过哪些途径和手段为经济发展打开新的通道和空间?笔者认为,从目前我省文化产业呈现“规模不断壮大、产业实力颇具影响、产业结构多元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来看,文化产业在促进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已初具三种基本模式,即:“文化资源—文化资本”的资源转化模式、“第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优化升级模式、“普通商品—文化产品”的价值提升模式.这些模式既为我省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原动力,又为促进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可供操作、借鉴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女书的自然传承是在民众日常生活的"原场域"通过仪式与说唱、节庆与习俗等相结合而得以繁衍昌盛的,而后现代女书及女书文化的传承在影视、网络等现代多媒体媒介的传播下逐渐得到了主流文化和主流群体的关注、推动与发掘,在口头和书面传承的基础上又得到了补充和强化,其传承场域从"祠堂"走向"舞台"而产生了不可阻挡的文化变异.本文从观展/表演范式的理论框架出发,探究女书文化在广泛的媒介影像、受众消费行为、政府在场等多元面向的新的场域中如何寻找/照见自我?如何跨越主流价值取向并与之建立认同?从而在建构与被建构的博弈中实现双向流动和双轨传承.  相似文献   
4.
论女书及女书文化的保护原则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书及女书文化是世界上唯一的性别文字和性别文化,对于它的保护除了应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般原则外,笔者认为,还应要特别遵循"文化基因、伦理关怀和在地化"三项原则,只有将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体相结合,才能实现女书及女书文化的活态传承和在现代社会中的文化价值转换。  相似文献   
5.
结合女书及女书文化的保护现状,运用文化生态学理论,提出五种可供具体操作的保护模式,即原生态环境保护、互动参与式保护、自组织保护、"二Z"聚焦式保护和产业开发式保护模式,对当下和今后女书及女书文化的可持续传承、健康发展和产业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