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哲学的历史上,伊里因科夫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伊里因科夫生于1924年,于1979年3月去世。他于1953年获得哲学副博士学位,同年到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在这短短的26年里,他撰写了许多作品,提出了许多发人深思的问题,发表了许多精湛的见解。他的作品和他的观点往往成为争论的焦点,甚至成为被不断指名批评的对象,然而他始终毫不动摇地坚持自己的观点。1979年,伊里因科夫“猝然死去”,年仅55岁。苏联《哲学问题》杂志(1979年第6期)为此发表长篇讣告,称他为“我们现时代最有才华、最深刻和形象最鲜明的哲学家之一”;《哲学科学》杂志(1979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与苏俄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联哲学”是20世纪的独一无二的历史现象,它经历了从产生、存在、演变到终结的全过程;“后苏联哲学”即今天“俄罗斯哲学”的现状表明并无形成全俄统一哲学的迹象  相似文献   
3.
有关俄罗斯哲学传统之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问题是一个极其重要却又研究得很不够的问题。“传统”的顽强生命力,往往超出人们的想象;对它的持久和能量,人们往往估计不足;中断多年的“传统”,有时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强劲的势头“复兴”。透过历代俄罗斯人对待“传统”的异乎寻常的态度,人们可以发现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1947年全苏哲学讨论会在整个苏联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继三十年代围绕德波林学派的争论和斗争之后的第二次涉及苏联哲学发展全局的重大争论和斗争。这次讨论会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初两年苏联社会政治生活的形势和气氛,相当集中地暴露了三十年代以来苏联哲学界存在着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它既是三十年代争论和斗争的延续,又是自此以后几十年争论和斗争的导火线,因此可以说它是联接苏联哲学以往、现实和将来的关节点。  相似文献   
5.
90年代的俄罗斯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年9月,在俄罗斯再次陷入严重的经济、金融和政治危机的关键时刻,我对俄罗斯哲学界进行了访问,对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的哲学状况进行了实地的考察和了解。我想求解的主要问题是:(1)90年代俄罗斯哲学的状况;(2)苏联解体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俄罗斯哲学界总的情况俄罗斯人用“混乱时代”(CMYTHOEBPEMЯ,这个词本是专用来指称俄国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变乱迭起的那个时期的)这个术语来表征和指称当今的俄罗斯。“混乱时代”、“乱世”、“荒乱年代”——这的确是对目前俄罗斯的最恰当的描述和概括。正是这个…  相似文献   
6.
7.
苏联时期以前的俄国哲学史研究最初是基于纯粹的“个人兴趣”和“学术目的”,后来哲学史视域成了政治斗争的阵地,苏联时期的“俄国哲学史”研究体现了某种特定的“俄国哲学史观”。1947年亚历山大洛夫《西欧哲学史》全苏哲学讨论会成为苏联“哲学史”和“俄国哲学史”研究的转折点,自此后所有作品都遵循以定义开始、引经据典等体例。马斯林主编的《俄国哲学史》成为哲学史观和俄国哲学史观变化的标志之一,该书的框架和内容表明了他们自己的“俄国哲学史观”,虽并不代表现今整个俄国哲学界的观点,但却为世人提供了一个审视和解读当今俄国哲学界的“哲学观”和“哲学史观”的具体参照物。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俄罗斯的"中国年"。2007年6月1日-3日,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俄罗斯专业委员会与苏州大学共同举办的"中国与俄罗斯:当代哲学的问题与反思——全国第十一届俄罗斯哲学研讨会"在苏州大学举行。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兼《哲学问题》主编列克托尔斯基、通讯院士兼哲学所副所长斯米尔洛夫教授、中国哲学专家布洛夫等俄方学者专程参加会议并发表了学术演讲。中国社会科学院贾泽林、中国人民大学安启念、南京大学张一兵、复旦大学吴晓明等30多人参加会议。研究前苏联哲学和当代俄罗斯哲学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前苏联哲学曾经是培育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主要思想源泉。苏东剧变、中国改革开放,在新的历史地平线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必须要"返本而开新",即全面地反思和梳理前苏联哲学的遗产,同时也要密切关注由原来"主流意识形态"消解后的"哲学转向"。会议集中讨论了三个问题:如何进一步深度反思前苏联哲学遗产,包括对列宁哲学、普列汉诺夫哲学、斯大林哲学及一大批前苏联时期学者的哲学遗产;如何评价当代俄罗斯对主流意识形态"真空"的"填补",如对东正教哲学思想的研究、对理性的研究、对西方哲学的研究等;如何进一步理性地反思全球化与本土化思想对话的关系,特别是俄罗斯本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关系。本专题推出几篇会议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我们这一代中国人与苏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现今的哲学更与苏俄哲学有着根源和体源上的联系。我们许多人没能赶上领略俄国1917年的十月革命带给人们的激动,但我们却体验过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带来的心灵震撼。苏俄的命运一直是我们极为关注的。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一段时间里,苏联经验和苏联哲学曾成为照抄照搬的对象,而在另一段时间里,苏联及其哲学则成了政治批判的靶子。把“苏联哲学”作为研究对象,实际上起始于“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从那时起,全国各地都有人开始着手研究“苏联哲学”。最初的研究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