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3篇
  201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伤感情调,乃知识分子之常”,感伤文学在中外历史上,都源远流长。我国从先秦的《黍离》《麦秀》之歌,到唐宋婉约派诗词,直至近代苏曼殊的哀情小说;西方从《圣经》的《耶利米哀歌》,到十八、九世纪的感伤主义、浪漫主义潮流,构成了一条多姿多彩的感伤文学的长廊,呈现了人类哀感心绪的演化历史。我国现代感伤文学,是中外感伤文学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中国工业文学的主要审美特征是悲剧美与崇高美.世纪上半叶,作家多以人道主义或社会主义为视角,一方面描写工人阶级的悲惨处境或斗争的悲壮,另一方面也揭示民族资产阶级的悲剧命运.下半叶,工人阶级地位虽根本改变,但工人们为正义斗争而牺牲的悲剧仍成为作家表现的对象.同时,各时期工人形象和他们的精神境界成为作家笔下崇高美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3.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40年代的传播与接受纪桂平贾玉民本世纪的40年代,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抵抗外敌入侵、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并取得伟大胜利的时代。考察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的接受史...  相似文献   
4.
巴金和中国传统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金和中国传统文学贾玉民虽然巴金自称是中国现代作家中“最受西方影响的一个”,虽然他曾激烈地否定过中国传统文比,认为“我们正需要忘掉一切,以一种新的力量向新的路上迈进”,①但是长期以来,读者和研究者们也逐渐地注意到了他的某些作品从内容到形式上的民族特性...  相似文献   
5.
论巴金小说的悲剧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巴金小说的悲剧美贾玉民还是在1932年,巴金发表了最令人读之沉痛的中篇小说《砂丁》以后,他的一些朋友认为他的作品“忧郁”太多、太重,希望他更多地去写“光明”。巴金感谢他们的好意,但也进一步申明自己的创作态度与意图:他并不是害怕反动政府的迫害而不敢把...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现代情爱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性的觉醒和困惑情爱,是中外文学一个最古老而又永远年轻的主题。从远古的神话传统,到近代的文学巨著,都包含了无数既令人潸然泪下,又令人心驰神往的男男女女的悲欢离合故事,成为具有永恒魅力的精神遗产。但  相似文献   
7.
<正> “白启明”,对现在的读者已是颇为陌生的名字,然而,在六十五年前,他作为中国现代第一批民俗学者,河南民俗学开拓者,却非常引人注目。他以自己勤奋的工作,出色的成就,为刚刚破土萌生的中国民俗学,特别是民间文学研究贡献了最初的一批果实。因而,当他于一九二六年不幸早逝之后,民俗学者无不为之惋惜。著名民俗学和民  相似文献   
8.
李存光同志《巴金著译六十年目录》(载《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十二辑)关于一九三三年巴金的创作说:“雪(中篇小说)写于1月至5月。[按:本书原题《萌芽》,1983年8月由上海现代书局出版,被查禁。又以《雪》为题载于1934年1月1日《文学》月刊2卷1期,被检查抽去……”后来,李辉、陈思和、李存光同志《巴金生平及文学活动事略》(载  相似文献   
9.
中国工业文学的理论建设,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由泛泛的提倡逐步深入到对其独具的内部规律的探讨的。其研究,大致围绕着如何反映工业战线的“劳资”矛盾与冲突;如何塑造工业战线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如何从车间一隅反映整个时代;如何处理好描写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活动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作家应如何深入生活、陶冶情操、把握时代脉搏等诸多问题而展开的。工业文学的理论建设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理论成果,但就整个文学园地来说,它还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尚须继续努力,使之更加丰富、充实起来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工业文学”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以来,它经历了萌芽、起步、发展、繁荣、迂回、歧途、振兴七个发展阶段,形成了自己的格局与风貌。中国“工业文学”的发展尚不能令人满意,这与社会发展状况、作家主体存在、指导思想方面的偏颇有关。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与社会领域问题的增多,工业文学必将走向新的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