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2篇
社会学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3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东 《宿州学院学报》2012,27(10):43-45,92
赛珍珠独特的文学史意义和文化比较意义,在西方20世纪文学史以及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将赛珍珠研究的成果运用在外国文学史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强化外国文学史课程教学的意义。随着赛珍珠研究的不断深入,赛珍珠研究对外国文学史课程教学的意义也不断凸显出来,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西方视野下的东方文化认同、中外古典小说技法融合、诺贝尔文学奖评奖标准。  相似文献   
2.
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党员后续教育与管理是增强高校大学生党员的党性观念和党员意识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也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高校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状况入手,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了当前高校学生入党后的思想信念状况和大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议,以期更好地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  相似文献   
3.
湘西是一片神奇迷人的土地,这里的灵山秀水养育了勤劳智慧的湘西人民,千百年来,土家、蓄、汉以及回、瑶、侗、壮等民族在这里共同繁衍和生息。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勇敢和聪明才智创造了湘西灿烂的历史文化及其奇特浓郁的民俗风情,铸成了光辉千秋,永垂史册的湘西文化,湘西精神和楚湘风韵。  相似文献   
4.
<正>由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和岭南历史文化研究所合办的“明清以来中西文化交流与岭南社会变迁” 学术讨论会,于2002年7月27~29日在广州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举行。来自中国内地各省市和香港地区的学者近百人参加了会议,与会者提交论文60余篇,就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一、关于岭南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岭南处在中西文明的交汇点上,在中西文化交流中起着独特而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山大学蔡鸿生教授在大会报告中,对中国与西方、文化与社会、岭南与内地以及研究岭南文化的方法,作了深刻的阐述。香港大学赵令扬教授对岭南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模式  相似文献   
5.
为辨析高速公路广告资源受益主体,对高速公路广告资源的性质、不同认识的根源以受益主体的判别标准等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高速公路广告资源受益主体是高速公路投资建设者,而非其他部门。  相似文献   
6.
李白《蜀道难》的主题究竟是什么?自唐以来(科学院编《唐诗选》说是“自宋以来”,似欠妥。),众说纷纭。举其要者大约五种:一是唐人范摅的罪严武危房杜说,二是宋人沈括等的刺章仇兼琼、表隐忧说,三是元人萧士赟的讽玄宗幸蜀说,四是明人胡震亨的“蜀人自为蜀咏、言其险更著其戒”说,五是近人的送友人入蜀说。前三说业经前人  相似文献   
7.
王建的生平和创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建,字仲初(一作仲和),颍川(今河南许昌)人。是与张籍齐名合称的著名诗人。约生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他的生平和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一)前期(34岁前):客居邢州,主要写作抒怀、述志诗。  相似文献   
8.
在名家辈出的唐代诗人中,王之涣是一位享有盛名的盛唐诗人,在百花争艳的唐代诗苑中,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 (一) 关于王之涣的生平,新旧唐书均无传,历来治文学史者也都“语焉不详”,而且讹误  相似文献   
9.
10.
黑格尔认为犯罪本质上是虚无的,要深层次去揭示犯罪本质的虚无性,就必须演绎整个思辨逻辑的全过程再回到起点,才能达到对这一论题的深刻把握。自由意志是黑格尔整个法哲学体系的核心,从自由意志到抽象法、从抽象法到不法、从不法到犯罪、最后从犯罪到自由意志的逻辑回归,犯罪本质的虚无性得到了深层次的揭示,其虚无性就在于扬弃了作为法的定在,但却不可能扬弃作为绝对的东西的法本身,对于法来说,犯罪就具有虚无性,而这一切最终极的源头就在于自由意志的虚无性,这也是犯罪本质虚无性的根本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