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赵丽端 《江淮论坛》2014,(3):115-121
通,作为贯穿庄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之一,以"道通为一"为其深沉内涵,在存在的图景上展示了庄子对统一的存在形态的关注。由此,揭示出庄子之通所具有的含义之一存在之通,它蕴含着两重内容一为本然世界中的浑而未分之通,一为现实世界中的分而齐之之通。就世界之在而言,庄子把它划分为未始有物的本然世界与分化的现实世界,并以浑而未分的本然世界为理想的形态。与之相应,庄子区分了社会领域的不同存在形态至德之世、动乱之世,并赋予前者以理想的性质,旨在突出人之在应与万物通而为一,这既在价值观上体现了人之在应当以通为其品格,又以形而上领域未始有封的本然之在为其根据。同时,存在的秩序之维从有序性、条理性彰显出存在之通,并展示着其与存在的统一之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庄子》"轮扁斵轮"寓言中是以轮扁为"观"之主体,以斵轮作为推论的逻辑起点.轮扁之"观"具有两种内涵:由"以我观之"走向"以道观之".轮扁斵轮的实践过程以其自身之在为出发点,从或"徐"或"疾"进展到"不徐不疾",由"技"至"道"这一过程既彰显出轮扁"以我观之"的内涵,亦被赋予了"以道观之"的特征.在斵轮过程中,庄子既强调要从人为走向自然,对目的、意图进行扬弃;同时,庄子又承诺了"不徐不疾""得手应心"地斵轮的完美境界,这种自然而然的、近于道的境界无疑是斵轮活动的目的.显然,庄子对于斵轮活动中的目的、意图的扬弃与对于斵轮最终可达到的境界的承诺之间存在着张力.  相似文献   
3.
通,作为贯穿庄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之一,以"道通为一"为其深沉内涵,在存在的图景上展示了庄子对统一的存在形态的关注。由此,揭示出庄子之通所具有的含义之一:存在之通,它蕴含着两重内容:一为本然世界中的浑而未分之通,一为现实世界中的分而齐之之通。就世界之在而言,庄子把它划分为未始有物的本然世界与分化的现实世界,并以浑而未分的本然世界为理想的形态。与之相应,庄子区分了社会领域的不同存在形态:至德之世、动乱之世,并赋予前者以理想的性质,旨在突出人之在应与万物通而为一,这既在价值观上体现了人之在应当以通为其品格,又以形而上领域未始有封的本然之在为其根据。同时,存在的秩序之维从有序性、条理性彰显出存在之通,并展示着其与存在的统一之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以广义的存在为背景,人与物既呈现为彼此区别的存在形态,又展示着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就狭义的"物""我"之间而言,其涉及人与外部世界中对象的互动。庄子认为,与本体论立场上的物与物之间的相互沟通、转化相应,物我之间也呈现出"通而为一"的价值论的内涵,基于此,庄子对人与物之间以何种方式走向"通"进行了考察,认为物与我之间的相互沟通具有过程性的维度,并具体体现在以言称谓物、"以意致"之上,同时须坚持"以德为本"的待物方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