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本文认为,中国式的审美范畴一般不具有本体意义、存在意义和实体意义。寄托范畴和中国式的审美范畴,是审美活动论的范畴、审美活动过程的范畴,可简称为“活动性”范畴或“过程性”范畴。中国历代比较重要的审美范畴有三种类型,即审美特征范畴,审美活动方式范畴、有关审美活动中各种审美表现关系的范畴。而寄托范畴在审美范畴之林里,别具一格,独放异彩。它游弋于三大类范畴之间,从全方位去描述创作、欣赏的审美活动和作品的审美特征,兼有各类范畴固有的特点。对寄托范畴多重内涵的深入分析,必能从滴水见沧海,看到整个审美范畴系统分类的概貌和总体的构成。  相似文献   
2.
本世纪是各种“元学科”兴起的时代。随着“元科学”、“元数学”以及各类“无理论”的相继出现,到了六、七十年代,以“元哲学”命名的一门新的哲学学科也正式问世。“元哲学”一经问世,许多相关的问题就接踵而来:“元哲学”这一概念实际上有没有可以确定的内涵?有可能从哲学中分化出一种叫做“元哲学”的学科吗?如果有这种可能,那么,它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能否以及怎样加以限定?……看样子,这场已经展开的争论还将继续下去。本文不打算陷入这种争论的游涡之中,而只想指出这样的事实:在西方,“元  相似文献   
3.
作者从价值学的角度出发,把生产力标准和道德标准皆看作是两种价值标准,认为生产力标准同各个层次和各种特性的道德标准之间可能存在着三种关系:1.相符相容的关系;2.对立冲突的关系;3.共处并存的关系。提出需要用生产力标准一视同仁地对道德标准进行认真的检验,并联系劳动者即人的素质结构去考查两个标准的关系问题,把符合生产力标准的职业道德标准转化为生产力结构中要素的要素。文章联系实际,对两个标准中涉及到的德才、义利、公私等具体问题进行了自己的梳理与审定。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世界和中国心理美学发展的学术前沿出发 ,从学科创立、体系建构、理论观点、研究方法、概念系统、理论抽象思辩与作家个案实证分析的有机结合等方面 ,对《作家心理美学》一书 ,给予了客观、科学的评价。评论中包含着许多独到的发现和精辟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美的世界千娇百媚。牡丹雍容华贵,幽兰冰清玉洁。陶诗抱朴含真,杜诗沉雄盘郁。不同事物和不同作品具有形态各异和性质悬殊的美。人们的审美趣味千歧百异。“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不同的人爱好不同形态和不同性质的美。阮藉的《咏怀诗》,刘勰称赞“响逸调远”,沈德潜欣赏“寄兴无端”。同一事物或同一作品,使不同的人形成相异的审美感受和作出相异的审美评价。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美学领域内,千歧百异的美学命题似乎从来就是相互排斥相互对抗的,能否寻找一片“超越”于美学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层面,重新来审视一下传统美学中关于美的本性和根源的命题、关于美感的本性和来源的问题。本文从一种元美学的立场出发,对作为一种审美陈述的审美评价进行结构性的分析,并进而考查审美评价的形式结构和关于美是什么的命题的形式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用审美语词进行三元化的描述,以指称三元化的事实,并把各种美学命题间的差异归结为概念和描述的差异,以此来在相互对垒的鸿沟上架设一座能飞渡的桥梁,把过去相互排斥对抗的关系转换成能够相互并行不悖的相容关系。  相似文献   
7.
“秩序”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 ,“秩序论”是研究包含“规律”在内的种种有序性的理论模式。哲人历来十分关注作用关系和作用过程的有序性。“目的论”、“因果论”和“辩证论”是中西方传统哲学中的三种主要的“秩序论”模式。“目的论”认为 ,外在的或内在的合目的性是作用型秩序的“核心”与“本原”。“因果论”主张 ,因果关系是作用型秩序的“核心结构” ,因果链是决定一切事象生成演变的“本原秩序”。“辩证论”强调 ,矛盾双方的相反相成是作用型秩序的“核心结构” ,辩证规律是一切事象生生不息的本原秩序。目的论和因果论倾向于单向度的作用型秩序论 ,辩证论则建构了双向度的作用型秩序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发表在《云南社会科学》1988年第6期上的《审美评价、美学命题和一种“元美学”(之一)》的续篇。为了消除在传统美学的层面上由各是其是的美学命题之间的对立关系引起的种种疑虑和困惑,笔者设计出一种试图超越于传统美学中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樊篱的“元美学”。在这种元美学的层面上,“之一”和“之二”将分别研究两组互相关联的课题。把日常言谈中的审美陈述或审美评价当作一种“客体陈述”并对它们进行形式结构的分析,这组课题是在“之一”中加以完成的。在此基础上,本文(“之二”)要研  相似文献   
9.
“寄托范畴与审美意识”,是以寄托范畴为引子对中国传统审美范畴进行多侧面探讨的系列研究之一。重点讨论:一、创作中有所寄托的审美意识活动及其组合结构;二、审美意识活动的五个特性;三、中国传统审美意识活动的含蓄性与寄托性;四,中国传统审美范畴的“内向”和“内视”的特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