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以20世纪西方史学的发展大势作为参照系,横向地剖析了中国当代史学发展的趋势与特征、成就与不足以及改革的方略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西学术思想及其史学观念的新进展 ,为我国史学方法体系的重建提供了理论前提。以罗荣渠的现代化研究、白寿彝总主编的《中国通史》、李学勤等人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为典型的具体历史研究 ,既为重建史学方法体系奠定了现实基础 ,又启发我们必须把跨学科方法作为史学方法新体系的中心内容。在跨学科方法中 ,除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法之外 ,还应对人文学科的方法给予特别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论历史学功能与结构的关系赵兴彬史学理论界讨论历史学的功能时,往往停留在罗列的状态,没有深入理清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对于历史学的结构则更少有人论及。笔者认为,根据系统论的基本原则,要认识历史学的功能,应首先研究历史学的结构,把功能与结构紧密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4.
“史学学”的创建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教学实践中的“史学概论”不是一门严格的学科,必须由“史学学”取代;“史学学”是以历史学自身为研究对象,从整体上研究历史学的特点和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关于历史学的一种“中观理论”,它比“史学概论”更为科学;创建“史学学”既是科学发展的大势所趋,又是长期史学理论研究的必然结果;科学的“史学学”应包括两大部分、七大块共10章内容,并有严谨的内在逻辑结构;这样的“史学学”必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史学认识不是都可以检验的,可以检验的史学认识都是间接检验。检验的标准是现今的社会实践和史学实践。为保证史学认识检验的可信度,必须把从前的"证实性"检验方式,转变为波普尔倡导的"证伪"性检验方式。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发展的丰硕成果得益于20年来宏观经济理论的一个又一个重大突破。这不仅使唯物史观派史学相形见绌,而且启示我们:中国历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派史学)的"脱胎换骨",有赖于宏观史学理论亦即传统历史哲学的"伤筋动骨";而这又需要史学界首先革除世故与保守的积弊,允许怀疑,大胆创新;积极吸收20世纪以来西方历史哲学的优秀思想,建设新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使唯物史观派"重新回到民间来,重新确认自己的民间身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