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古学研究的时间范畴主要包括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三个大的历史时期,其中石器时代又可细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三个小的发展阶段。新石器时代的开始,应该以磨制石器和农业经济两项内容的同时出现为标志。作为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中间环节,中石器时代的存在可能具有普遍意义,但是在具体演化模式和转变速率上各地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文化内涵至少可区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铜石并用时代"一词没有实际意义,概念本身存在较大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2.
赵宾 《殷都学刊》1998,(5):25-26
1965年,前联邦德国的奥尔施莱格提出对软件用法律进行保护后,这个主张日益受到世界法学界和各国政府的重视。1972年,菲律宾率先采用著作权法保护计算机软件。至今已有美、日、德、英、法等五十余个国家应用著作权法来保护计算机软件。1991年6月,根据我国...  相似文献   
3.
辽宁的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可区分为辽西山地、辽西平原、辽东南部、辽东北部四个地区。以对每个地区进行的编年序列研究为基础,通过进一步的横向比较,将整个辽宁的青铜时代划分成了夏至早商、商代晚期、西周至春秋、战国四个阶段,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时空框架体系。通过跨时间、跨空间的亲缘关系比较,将辽宁青铜时代文化区分成了5个不同的文化系统,讨论了"一地式连续演变模式"和"异地式互动演进模式"的特点,揭示了"系列文化区"和"序列文化区"两类不同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赵宾福 《求是学刊》2004,31(4):117-120
文章将整个东北地区的新石器文化自早至晚区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和七个不同时期 ,逐一确定了各个文化所处的时间位置。从遗址分布、房址、墓葬、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原始艺术品、经济类型等方面 ,概括了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法律所反映的是国家统治阶级的意志,具有强制的约束力.实践表明,一切重要的国家事业的发展都需要通过立法来加以保证.立法是法制社会里最强有力的保护与促进措施.制定和颁布图书馆法的目的,就是要协调国家与图书馆、图书馆与各级政府组织、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激发图书馆的内在活力,走活改革之路.一、我国图书馆立法的现实意义中国图书馆的法制化管理起源于20世纪初.1910年(清宣统二年)学部奏拟定"京师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折.民国四年(1915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了t通俗图书馆规章》.1927年2月和1930年5月…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述了1988~1989年在辽宁阜新、彰武进行的较大规模考古发掘和重点遗址复查工作的主要收获。简要论述了该地区青铜时代三种古文化遗存的文化特征、性质、年代及其它有关问题。通过对阜新平顶山石城遗址的实地勘测与解剖,重点分析了这类城址的建筑结构和布局特点,确定了其文化性质。上述工作填补了该地区青铜时代考古的空白。  相似文献   
7.
以考古学文化分期为依据,分别建立了东北嫩江流域、辽西山地、辽西平原、辽东南部、辽东北部、第二松花江流域、图们江流域等7个自然地理区域内夏至战国时期考古学文化的编年坐标。经过横向对比和整合研究,划分出了夏至早商、商代晚期、西周至春秋、战国四个大的历史发展阶段。以纵横两方面研究为基础,构建了整个东北地区夏至战国时期考古学文化的时空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8.
依据典型遗址层位关系、器物形态比较、碳 14测定数据等材料 ,本文将东北八个新石器文化区的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自早至晚区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确定了各种文化所处的时间位置。分别从遗址分布、房址、墓葬、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原始艺术品、经济类型等方面 ,概括了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区域性特点。  相似文献   
9.
10.
从已有的考古资料及其反映的诸多现象来看,中国东北辽西地区的红山文化与“小河沿文化”存在诸多共性:第一,有并行的发展阶段,共同经历了约1 000年的发展时期;第二,有重合的分布空间,皆以老哈河、教来河和西拉木伦河上游为中心分布地域;第三,有大量相同的文化因素,涵盖房屋、墓葬、陶器、玉器和石器等典型要素;第四,有共同的文化源头,均表现出与当地较早的赵宝沟文化存在密切的亲缘联系。这些共性表明,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各自分立的红山文化和“小河沿文化”,实际上应该是一体的考古学文化,即“小河沿文化”的早、中期和红山文化的中、晚期是年代相互对应、分布范围一致、材料性质有别、文化属性相同的“大红山文化”遗存。红山文化的“牛河梁”遗址,应该是红山文化发展到红山古国时期的“贵族墓地”或“王陵”;原属于“小河沿文化”的“大南沟”墓地,应该是红山文化发展到红山古国时期的“平民坟茔”。这一全新认识,为进一步解读红山文化的谱系和红山文明的特质,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