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2004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一) 1978年以前我国出版的一些政治经济学专著,对于社会生产力,一般只是简单地说,由生产资料(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和掌握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构成。简言之,一个是物的要素,一个是人的要素,根本不提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以后,随着邓小平同志讲活的发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被纳入一些政治经济学著作,是个可喜的进步。但是从目前情况看,一些同志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问题,还保持在只承认“在生产力的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发展变化中,科学技术起着重要的作用。”(参阅许涤新主编《政治经济学辞典》上册,人民出版社1950年版)而不承认科学技术是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社会生产力要素。我认为,这种观点同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有一定距离的。它有碍于人们  相似文献   
2.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斯大林于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十三日在同德国作家艾米尔·路德维希的谈话中,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公式”而首次提出来的。 斯大林在讲“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时候,使用的俄文是“ ”(参阅《斯大林全集》俄文版第十三卷、《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俄文版)这句话是完整的句子,但是不完全句。根据逻辑和俄语语法,这句话如果把省略的句子成份恢复过来,将是:。如果把这句话译成中文,它的完整的意思是:社会根据每个人的能力来要求他劳动,又根据每个人的劳动来分配个人消费品。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局变     
本文作者系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主任研究员、哲学博士。50~60年代曾在我国北京大学学习,研究中国哲学史。1987年到我国考察了10个月,事后写了此文,发表在苏联《共产党人》杂志1987年第17期。本文翻译时有所删节。  相似文献   
4.
漫步街头,五颜六色的水果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眼球,特别是那些应时水果更是激起人们的购买欲。然而,不少人买了这些看上去卖相很好的水果后,却发现其中不少是中看不中吃的,要么酸得让人连吐舌头,要么淡而无味。其实,这些水果很可能“化了妆”。  相似文献   
5.
温步街头,五颜六色的水果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眼球,特别是那些应时水果更是激起人们的购买欲.然而,不少人买了这些看上去卖相很好的水果后,却发现其中不少是中看不中吃的,要么酸得让人连吐舌头,要么淡而无味.其实,这些水果很可能"化了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