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战国中期中山国的经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战国中期是中山国鼎盛的时代,它在列国纷争中起着重要作用,故有“战国所以盛衰,中山若隐为之枢辖”。但若无雄厚的经济基础,岂能跻身于群雄角逐之列,而这时中山国经济面貌和发展水平如何?近年史学界虽有论及,尚缺专论,故笔者拟对此试作初步探讨。 1 中山国的农牧业比较发达,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农业更是立国之本。这里的农业状况,《史记·货殖列传》记述全国经济区时,未曾涉及到,说明中山农业与中原相比有些逊色,但以当时地理条件来看,其农业肯定在太行山东平原,甚至大河之间的冀州是值得称道的。中山牧业因处农牧过渡地带,自然比不上西北纯牧区,但其牧区多由善牧的北狄遣民经营,也是较为发达的。 最能说明中山农业生产状况的是粮食产量,而史籍无载,只能据有关史料作些推测。公元前527年晋“围鼓三月……,其民犹有食色”,其后不久方“告食竭力尽”,说明中山先民在春秋中叶,鼓都已有供给邑民食用三月之粮。至战国中期中山都邑“穷庐隘巷之士者七十家”,居民数量肯定不少,若无发达的农业,生产丰足的粮食,难以养活众多的邑民。中山王墓葬群出土大量陶制和青铜酒器,不仅反映中山酿酒业兴旺,而且表明农民生产粮食较多。可见中山国的农业比较发达,粮食产量也是较高的。究其原因,不外乎如下几条:  相似文献   
2.
战国中山国若干历史问题考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十年来,中山国研究成果丰硕,已刊出论文五十余篇,基本勾划出久湮史海二千余载的中山国的轮廓.但限于史料阙略,许多文章对中山年代、事件、人物、史料、城址等若干问题的论述与阐释存有谬误或失之偏颇,因此,笔者拟择要进行考辨,并同有关作者商榷.  相似文献   
3.
战国时期中山国的交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关于古中山国的研究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果,特别是对其经济的研究开始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不仅有中山整个经济面貌的论述,而且出现了研讨货币、城邑等专题文章,反映出中山经济研究的活跃.为此,笔者拟利用以往的史书记载和新近的出土文物,对中山国较重要的经济部门—交通,这个联系中山地区、促进经济各部门发展的纽带,作一尝试性的探讨,以求教于诸位同仁.  相似文献   
4.
中山早期地域和中人、中山其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中山国的一些历史问题,近年来已有一些文章专门述及,而对其早期活动地域等若干重要地理问题,目前尚未深入探讨。为此,笔者拟择要进行考辨,以就教于关注中山史研究的同仁。 中山早期地域辨 何直刚的《中山国史杂考》(《河北学刊》1985年第3期)细究《左传》,指出中山非鲜虞,颇有见地。但他同时认为中山武公所居之顾,即今河南范县东南之故顾城,徙都灵寿前之中山一直活动在这一带。对此,笔者实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5.
鲜虞中山国疆域变迁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山国,是战国中期太行山东平原上的“千乘之国’”。它地处赵国的“腹心”,三面被赵包围,仅东北一隅与燕毗邻,政治、经济、军事和交通地位十分重要,堪称“控太行之险、绝河北之要”。而对其疆域,史籍仅载“地方五百里”,至于疆域的四至,具体的范围及变迁,本无记载,历代史家亦仅述大概,清人王先谦作《鲜虞中山国事表疆域图说》,可谓历史上唯一的专门著作,然而今天看来此作多为资料排列,缺乏系统的研究。所以,笔者拟在此基础上、利用近年来历史研究、考古发掘、地名研究的新资料。对中山国的疆域范围及变迁试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