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农业剩余劳动力“离土不离乡”转移方式存在的问题分析辛仁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总量超过1.5亿,其中以“离土不离乡”方式转移的人数为0.82亿,占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总量的54.6%。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其他方式相比,“离土不离乡”方式...  相似文献   
2.
<正>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要求我们抓住有利时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使我国经济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劳动就业工作应当根据这一精神,转变作风,更新观念,为促使我国经济发展尽快登上新台阶积极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制约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的若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制约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的若干因素分析辛仁周经过十多年的改革,我国劳动力市场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和发展仍然滞后于其他生产要素市场的发展,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将发...  相似文献   
4.
有些同志在研究过剩人口问题时,把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生产力水平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而产生的过剩人口叫做“生产力压迫人口”型过剩人口,把我国目前存在的过剩人口称作“人口压迫生产力”型过剩人口。这种划分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在《强迫移民》一文中的论述。马克思在该文中指出:“现在(指资本主义社会——作者注),不是人口压迫生产力,而是生产力压迫人口”①。我认为这种提法是值得商榷的。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近来,一些文章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横向和纵向比较,来强调控制人口数量对实现小康生活水平和促进两种生产实现良性循环的必要性。那么,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能否作为衡量两种生产相适应的指标?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作为衡量两种生产相适应指标的现实意义和局限性如何?本文对此谈些粗浅的看法。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两种生产相适应的涵义国民生产总值,是西方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采用的被视为能综合反映一国(或一地区)经济活动最概括、最主要的指标,并常用它来进行国际间的比较。国民生产总值  相似文献   
6.
<正> 市场经济体制是会加剧还是会减轻失业问题,是我们在深化改革和实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过程中不容回避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搞清市场经济体制和我国市场取向改革与失业的关系,对于贯彻落实十四大精神和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步伐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两种生产是指物质资料生产和人口生产,在社会制度既定的条件下,解决和缓解两种生产之间矛盾的根本措施,是要在调整人口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物质资料生产,而国内外实践证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对于缓解两种生产之间矛盾的作用十分显著。那么,发展第三产业对缓解两种生产之间的矛盾有哪些作用呢?笔者在此谈些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世界人口问题始终只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全面地分析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有助于我们从总体上把握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90年代是世界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也是世界经济进行重大调整和带来各种动荡的时期,在90年代前半期世界经济将处于低潮,90年代后半期将会好于前半期,整个9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速度则可能与80年代持平或高于80年代。世界人口年均增长率可能比80年代略有下降,预计平均每年增长率在1.66%左右,比80年代仅下降0.08%,低  相似文献   
9.
过剩人口和劳动人口通过某种社会媒介与生产资料结合是密切相联的问题,而劳动人口通过某种社会媒介与生产资料结合是商品经济的一个侧面。只要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真正得到人们的公认,就不可避免地会进一步引出对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必然产生过剩人口的探索。本文关于社会主义社会过剩人口的涵义及其形成原因的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层开的。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和战略目标,就是使传统的封闭僵化的经济体制彻底瓦解,建立起富有生机活力的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即通过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因此,无论是就商品经济理论本身的彻底性而言,还是就改革实践的深入发展触及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