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在对现存关涉青藏高原公共服务问题研究进行思考和整合的基础上,试图从社会福利的角度,对具有浓厚区域文化特色的藏区农牧民公共服务,提出一些新的思考维度。具体分析青藏高原公共服务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涉及了人口增长、环境恶化与老龄化、国际政治影响、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农牧区社会保障制度的空白、家庭保障和社会互助的补充性等问题。文章建议通过构建非缴费型农牧区养老保险模式、构建覆盖所有农牧民健康保障制度、建立农牧区救助机制三个层面来构建新型的青藏高原福利体系。  相似文献   
2.
一九六三年五月,我们到广东省阳江县织篢农场,对归国不久的曾被卖身当“猪仔”的四十四名老侨工进行调查访问。他们是在一九○○年——一九四○年期间被贩卖到苏门答腊东部种植园和邦加锡矿场去的。我们着重了解:他们是如何被贩卖去当“猪仔”工人的;“猪仔”华工的劳动、生活和斗争情况;“脱身”后的出路问题等。这次调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1.帝国主义、官僚资产阶级、地主阶级的经济压迫和政治压迫是“猪仔”华工被卖出国的最主要和最根本的原因;2.在极残酷的契约奴隶制压迫下,“猪仔”华工过着非人生活,不少人被压榨而丧生;3.“猪仔”华工和大多数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20世纪上半叶民主改革前西藏流动人口救助问题进行了整体性的考察,认为当时互助组织的规范和实践强调某种"平均主义",互助行为具有一定的排他性,成为互助组织成员需要经历一定时间的考验以求认同.此外,互助组织对变迁中的政治经济条件有一定的调适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一系列实例,从共有资源、社会交换、交易三个不同的场域,考察了西藏拉萨市城郊巴日库村民的"吉度"行为及其意义,并在制度框架内总结了"吉度"的五大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历史的纵向中考察西藏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历程,分析了西藏社会保障制度产生、发展、变革的背景和特点,在制度框架中分析社会保障演变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动力,试图对西藏社会保障制度变迁做概要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导论本文是2006年12月发表的《南宋末期对蒙防卫构想的推移》(《广岛东洋史学报》第11号)一文的续编。前文描绘了1230—1250年代对蒙防卫战略中南宋内部的政治斗争和权力斗争,而本文所要讨论的则是1260-1270年代的情况。即围绕南宋最末期对蒙防卫构想的变化,以权臣贾似道及其麾下在宋蒙边境对抗中的活动为纬线,试图对南宋亡国的过程做一总的描绘。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19世纪中后期法国人旅藏游记文本为基点,以各文本均强调的“入藏路线”为引子,在19世纪中后期中法关系的历史背景下,论述了19世纪法国对藏族地区想象性的殖民意图。在较少的关于法国同中国藏族地区交往史的研究中,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王永莉  旦增遵珠 《民族学刊》2013,4(1):17-23,100-102
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式大多属粗放型,其转变的关键在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从民族地区政府管理面临的现实困境看,既面临特殊的社会历史自然环境,又要完成中央政府的经济增长考核目标和其他重点任务,还要应付民族地区复杂的群体性事件等。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必须加快中央和民族地区政府职能的转变,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完善对民族地区政府的绩效考核,创新民族地区政府管理体制,积极推动民族自治地区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步伐。  相似文献   
9.
一四十年来关于我国社会史的分期问题,讨论得很热烈,解放后这种讨论进展得很快,成绩也很大,但是因为这个问题牵涉的面很广,包括的内容也相当复杂,直到现在不仅国内各家的看法极不一致,即苏联方面关于这个问题的意见,也很分歧。  相似文献   
10.
汉高祖姓刘名邦,字季,沛县(今江苏沛县东)丰邑(今江苏丰县,古屬沛县)中阳里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皇帝,是汉朝的建立者。但他出生的时代,老早就有两种說法:第一說,主張他出生于公元前247年(秦襄王3年),第二说主張他出生于公元前256年(秦昭王51年)。本文拟就拙見辨明两說的是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