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0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邢来顺 《决策探索》2014,(24):84-85
德国是一个后发工业化国家。19世纪30年代,当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接近尾声,法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大规模展开之时,德国才开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步伐。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后发国家,在从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40多年中,通过全面介入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迅速由工业化“追随国家”变成了“先锋国家”,完成了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不仅确立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城市化进程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到1910年,德国城镇居民已达到全国总人口的60%。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以来,德国政府将东南亚地区列为亚洲政策的重点目标之一。其东南亚政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政治上,它强调在理解、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对话;在双边合作上,它强调灵活、务实,以期取得最大效益;经济上,它要谋取利益最大化,而后者是德国对东南亚政策的核心实质所在。  相似文献   
3.
德意志帝国自1871年建立后,其势力日益强大,令欧洲列强生畏。一时间,它的一举一动成为欧洲各强国注目的焦点。人们惧怕帝国的过份强大会破坏欧洲的力量均衡,因而它稍有动向,欧洲诸国便会反映强烈。1875年德法战争危机就是这一时代背景的产物。关于这次危机的真实性,目前史学界的评述很多,然而观点纷呈,莫衷一是。作者深感有进一步探究之必要,故拟此文,以证谬章。  相似文献   
4.
浅论近代德国社会保险立法韦红,邢来顺在近代西方工业化国家中,德国率先实行了比较全面的社会保险立法。从1883年起,德意志帝国议会相继通过了《疾病保险法》、《意外事故保险法》、《老年和残废保险法》等一系列社会保险法案。这些法案的成功实行使德国在第一次世...  相似文献   
5.
在国内学界,武汉大学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相关研究的学术中心,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张继平教授和胡德坤、唐希中、吴友法、罗志刚教授等武汉大学学者就推出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正致力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世界各国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都值得我们鉴借。抱着这一想法,本文拟就战后西德出现“经济奇迹”的原因作一番探讨。战后初期,西德面临着一种崩溃的经济形势。有关材料表明:1946年美英法三个占领区的工业生产仅为战前1936年产量的33%;农业产量只及战前的2/3或3/4;仅美英占领区的住房就有47%遭到毁灭或损坏。要将经济复兴建于这种匮乏的基础之上,可以想象有多么困难。然而,正是在这种基础上,西德经济在1948年到50年代初的短短  相似文献   
7.
德意志帝国是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的产物,在其成立时的政治架构特征具有联邦主义色彩,随着帝国统一的日益巩固和力量的强大,逐渐向中央集权主义方向发展,并最后导向专制主义。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帝国内部也出现向民主化和议会政体转变的迹象,然而由于封建势力的强大,德意志帝国政治长期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到20世纪初,德国依然是一个以容克贵族势力为主、资产阶级参与统治的“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国家德意志帝国是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的产物,在其成立时的政治架构特征具有联邦主义色彩,随着帝国统一的日益巩固和力量的强大,逐渐向中央集权主义方向发展,并最后导向专制主义。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帝国内部也出现向民主化和议会政体转变的迹象,然而由于封建势力的强大,德意志帝国政治长期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到20世纪初,德国依然是一个以容克贵族势力为主、资产阶级参与统治的“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8.
德法两国间从中世纪开始的频繁战争 ,给两国乃至欧洲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因此 ,从近代以来 ,人们开始探索通过欧洲联合的途径化解法德之间的仇怨。 2 0世纪 5 0年代上半期 ,德法两国终于在欧洲一体化的框架下走向和解。德法和解是推动欧洲联合的主要因素。二战后的欧洲一体化发展则是德法两国取得和解的惟一可选择道路  相似文献   
9.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联邦德国的阶级分布状况出现了结构性改变:以传统工人阶级为代表的下层阶级人数下降,成为少数;中间阶层发展成为德国最大的社会群体.变化的原因在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与阶级结构变化相适应,德国的政治和社会文化生活也出现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0.
俾斯麦时期德奥同盟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史学界对1879年建立的德奥同盟性质的看法,基本上承袭前苏联的观点,即认为它是战争和侵略性的。其经典依据源自斯大林在联共(布)十四大中央委员会上的讲话。斯大林在这篇讲话中认为,德奥同盟是“未来帝国主义战争的基础之一”,是“一九一四年帝国主义大战的直接准备”。作为德奥同盟性质的定论,笔者对上述观点没有异义,并且这已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体现出来了。问题是德奥同盟从1879年建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解体,前后存在三十余年,历经德国外交政策上俾斯麦的“大陆政策”和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两个截然不同的时期。期间世界风云变化万端,德奥同盟是否自始至终为战争作准备和具有侵略性的呢?我们认为,这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