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家住广西邕宁县乡下的黄雪梅,1989年初中毕业后到了南宁,给做成衣生意的表姐做保姆。表姐有一个1岁、一个3岁的小孩,雪梅的工作量自然要比其它家庭的保姆大得多,但她不仅把孩子带得干干净净,家里也收拾得整  相似文献   
2.
《无名书》中透视出作者无名氏独特的生死观:生命的力量来自于生命的呼唤;时间是生命的最高象征;生命因死亡而有意义;超越生死界限,实现生命的大和谐。这种生死观体现了无名氏对人类最本真的生存方式的思考,彰显了无名氏顽强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3.
从母题角度研究长篇小说,探寻母题背后深藏的文化价值,是19世纪以来文化心理学与文化人类学发展的一种成果.从母题角度对长河小说<无名书>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对追寻母题的继承、发展与融合.  相似文献   
4.
《无名书》中透视出作者无名氏独特的生死观:生命的力量来自于生命的呼唤;时间是生命的最高象征;生命因死亡而有意义;超越生死界限,实现生命的大和谐。这种生死观体现了无名氏对人类最本真的生存方式的思考,彰显了无名氏顽强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5.
《无名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部独特的文本,追寻意识贯穿作品始终。"追寻",作为作品主题和结构模式,将《无名书》置于超越时代氛围的更深广的领域中,彰显了看似疏离时代话语实则回应时代精神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6.
从母题角度研究长篇小说,探寻母题背后深藏的文化价值,是19世纪以来文化心理学与文化人类学发展的一种成果。从母题角度对长河小说《无名书》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对追寻母题的继承、发展与融合。  相似文献   
7.
出于文化建构的目的,作为小说的《无名书》不惜牺牲了文学本身的叙事效果,作品主人公印蒂形象也显得复杂难解。从象征维度来解读这部作品,一方面可以清晰看到文学叙事和理念建构冲突的内在原因,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们理解作品潜隐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