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0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以加利福尼亚和硅谷为例,论述开发较晚,人才匮乏的美国太平洋沿岸是如何成为人才集聚的新兴经济带的。认为历史机遇、政策导向、事业平台是最主要的原因。其次,美国技术边疆开拓者的创新精神和吸引凝聚力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 19世纪美国西部的开发中 ,政府的作用如何 ,西进运动是否“主要是个人行为” ,① 或“带有很大的自发性和盲目性 ,并不存在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有步骤的开发行动 ② 呢 ?本文想就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教。1  美国独立后 ,建立了统一的中央政府 ,尽管最初的八年是以过渡形态的邦联制存在的 ,这本身就为开发西部提供了良好的政治条件和社会环境。根据 1783年英美《巴黎条约》 ,阿巴拉契亚山至密西西比河之间的土地划归美国。邦联政府对西部土地的处置要涉及的首要问题是如何确定这片土地的政治前途。当时美国…  相似文献   
3.
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早期仍奉行传统的巨舰大炮主义 ,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在袭击珍珠港中把航母作为奇袭利器 ,在中途岛海战术中让航母为战列舰作“替死鬼”。落后的作战思想也是日军注定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19世纪初德国面临的民族危机使其思想界力图在文化层面上促成国家统一,从而诞生了以民族主义为精髓的兰克史学.兰克史学是批判了理性主义史学并继承了本国浪漫主义思想家成果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面临着国内油田枯竭,国外资源争夺严重滞后的尴尬局面。美国政府在门户开放、互利互惠政策原则指导下,采取了外交、经济甚至是军事等手段推行扩张性石油政策,终于打开了被英荷等国关闭的海外石油资源市场,拓宽了自己的能源渠道。  相似文献   
6.
7.
19世纪30年代始英国为抗衡俄国南下对印度造成的威胁企图占领阿富汗。两次侵阿战争失利使英国转而执行缓冲国政策,以划定阿富汗北部边界的方式与俄国划分了势力范围。为防止普什图山地部落人民威胁印度边界,英国殖民者又通过"杜兰线"将阿富汗东南部普什图族山地部落数百万人民划归印度,从而造成了印巴分治后长期影响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关系的"普什图尼斯坦"问题。  相似文献   
8.
自17世纪以来,英国面临着传统能源供应链断裂导致的社会经济危机,变革旧生态体制下的经济发展方式势在必行。英国转危为机,率先在经济生活领域实现能源转换,并适时将煤炭燃料转化为蒸汽动力,从而真正发动和支撑了工业革命,引领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拿破仑的帝国大军与大革命时期的革命军在统帅和指挥权、将领在军队中的作用、部队的组织成分、思想意识诸方面,都有着本质的不同。帝国大军的骨干将帅都是拿破仑的亲属、故旧和亲信。拿破仑还用荣誉、财富和美女腐蚀了大军团的将帅,改变了军队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北库页岛石油资源成为美、日两国在东北亚争夺的焦点之一。美国觊觎俄国的石油资源,在门户开放招牌下实行石油垄断政策;苏俄利用美国对日本独占远东利益的不满,同辛克莱等一些美国大公司进行租让谈判,加深了美日矛盾;日本为了实现其军事野心,弥补本国资源的不足,尤其关注石油的经济、军事意义;在一定程度上,石油决定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日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