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1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象化与人的本质活动邹诗鹏人总是通过对象性存在方式展开其本质活动的;但人又必须在实践的、社会化的意义上具体实现对象化并确立起自身的存在方式。这是辩证地、真实地理解人的本质活动的钥匙。对象化只是一种关系,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旧哲学的症结同时也是我们在...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共同主办的“第四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于2004年8月16—18日在四川绵阳举行,其主题为“马克思哲学与中国现代性建构”。如何批判性地正视现代性的存在及其影响、发掘马克思有关现代性论说的当代意义、实现中国语境的现代性建构,是本届论坛总的学术目标。这里发表的三篇论文,是会议的入选论文。复旦大学哲学系俞吾金教授认为,尽管马克思没有使用过“现代性”这一概念,却是最早对现代社会和现代性做出全面诊断的重要思想家。马克思从经济哲学的独特眼光出发,通过对以资本主义为特征的现代社会的生活现象———商品、货币、资本、异化的分析,对现代性的本质作出了深刻的阐述,为当代学者的现代性反思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中央党校哲学部郭大为教授认为,“反思性”是人类认知与实践的基本结构,是科学的基本研究立场,也是现代性的根本特点和现代人无法摆脱的存在境遇。反思现代性的反思性,是辨明现代与后现代的争论,认清现代社会的风险和当代人的存在境遇,把握人类希望的关键所在。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邹诗鹏教授认为,现代性在中国的生成与建构,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地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现代性的建构,也历史地确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任务与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任务就是要求确立以建设为核心观念、以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主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系统,构造一套符合全球时代要求、有利于中华民族复兴及长治久安、并具有自检与防御机制及能力的开放性的社会、政治与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生存论意义上展开的现代哲学人类学以及世界历史时代的新方向上进行理解。在信仰的无神论倾向、经验主义及自然主义的哲学样式、流动性的辩证思维、实践思维方式以及伦理价值观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哲学传统都存在着一定的相通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仅引导、而且也将融入中国文化传统的当代转化,转化的关键在于马克思主义共生主义信仰的内化,并形成能够积极影响人类的新的生存理念。  相似文献   
4.
现时代虚无主义的信仰处境,在世界观上表现为对自然界与超验世界的双重祛魅,特别表现为海德格尔所谓世界图像化与主体主义的悖论;现时代形而上学的迷失与困境,则以在场的方式表现了超越性的内在危机,从尼采到生存主义再到后现代主义,见证了从"古典的虚无主义"到"否定性的虚无主义"的倒退;在宗教方面则表现为宗教世俗化与神秘主义的盛行;在个体生存上则表现为个体空前的独立性与个体在现代性境遇中不断加深的被抛及其放逐的尖锐对立.  相似文献   
5.
由黄楠森先生任主编,王锐生、袁贵仁、韩民青、韩庆祥(常务)等先生任副主编,由十余位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知名学者加盟撰写的《人学原理》已由广西人民出版社于2000年11月出版。由如此强大的阵容加盟合撰一部《人学原理》,自然算是当前人学研究领域的一件盛事。 人学研究在中国已经开展了十多年,目前已经成为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热点研究领域。不过,就研究的深度而言,尽管在此前已经产生了不少不乏理论性的和专题性的研究著作,但由于人们在关于人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理论论阈、研究方法以及相应的哲学观上的差异与分歧,人…  相似文献   
6.
环境意识乃当代人类生存观念的重大变化 ,本质上是生存论意识。自然环境是人生存的内在要素。环境具体承载着由人与自然所构成的开放性的生存统一体。通过反省技术理性的状况 ,重思伦理学的本体论原旨 ,自然的生存论本体论意蕴得以揭示出来。应当通过对人的感性活动的肯定以及当代人的生存实践活动的自身批判 ,赋予人与自然以主体间性。人与自然的生存论统一是通过社会化的人的历史性生成所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倾听”:哲学生存论的意义阐释与反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倾听”是哲学最本己的存在方式,由于它所包蕴的浓浓的生存论意味,“倾听”才表现出本真的哲学品性。“倾听”首先指我们对于置身其间的生存境遇的“倾听”,这种倾听显示了“在”所“在起来”的天然生命价值。饱含生存论意蕴的“倾听”如同歌德所说的“整体性的精神灌注生气”的活动,因而能够听出“此在”的生存论意义的必定是一种“共在”,“共在”是我们作为生命整体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存在,由“倾听”所获得的生存论体认即是这一共在性的自觉展开。只有在对这一“共在性”的体验中,所有主体的相互“倾听”及自我“倾听”才是可能的。由此反省西方哲学演进的三种主题状态:近代哲学高扬“纯思”,现代哲学守住“语言”、后现代哲学则凸现“文本”,可以发现哲学的生存论意蕴在不断失落,哲学离“倾听”、离生存论体认、离生活世界、离历史感越来越远。因此,有必要整体性地反思西方哲学所特有的表达方式,澄明意义的实存内涵,还原“倾听”活动作为一切哲学活动的原生地位并进而凸现哲学作为人学应有的生存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生存论基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为当代实践哲学的典范形式 ,马克思实践哲学启动并引导着当代哲学存在论范式的历史性变革 ,其实质是从超验的、实体性的抽象存在论 ,向根源于现实生活世界的感性的、社会历史性的、生存论的转变。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存在论结构正是实践生存论。实践生存论应当看成是自然、人、社会通过人的历史性的生存实践及社会化活动所展开的生存论统一。实践生存论蕴含的理性的历史乐观主义以及对现代生存方式及文化转型的建设性理解 ,与当代西方生存哲学的非理性的感性个体生存观以及虚无主义的历史观 ,形成了一种批判性的和建设性的对话。  相似文献   
9.
遮蔽与解蔽:走出启蒙的当代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遮蔽与解蔽:走出启蒙的当代困境邹诗鹏知识分子这一指称总是和另外一个词联系在一起的:启蒙;相应的问题则是,假如一个时代不需要启蒙,那么,知识分子的存在就陷入了某种危机。按后现代代表人物利奥塔德的观点,在后现代状况下,所有知识学科中的霸权地位逐渐由“科学...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哲学与意识形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马克思哲学与意识形态问题值得认真对待。多年以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一直担当着政治意识形态诠释者的角色与功能 ,事实上 ,与意识形态的这种关系也关涉着马哲学科的市场资源。但是 ,随着诸多社会领域的分化 (特别是经济领域跃居为核心领域 )而带来的政治意识形态大一统局面的瓦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形态功能即使存在 ,也已经不可能像以前那样显赫 ,不仅如此 ,从社会变革的趋势看 ,这一功能还会不断弱化。事实上 ,在学术意义上 ,马哲近年来已不断呈现边缘化的境况。在这样一种情势下 ,究竟如何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已成为令人困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