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立天,1933年生,浙江省永康县人,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宗教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杂志》主编、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  相似文献   
2.
心态要素主要是指主体的意志、情感、习惯、兴趣、直觉、本能的反应等等,通常被认为是非理性因素.主体在认识某一事物时,无不受到心态要素的影响.这一影响主要是通过主体自身而潜移默化起作用.爱尔维修笔下的夫人从月亮中看到了一对幸福的情人,而神父从月亮中看到的却是一座大礼拜堂门口的两口钟.情感在这里对认识的影响显然是下意识的,没有什么理性因素可言.鲁迅先生说,一部《红楼梦》,单是命意  相似文献   
3.
<正> 李大钊同志一生对真理问题作了较深入的探讨,在许多方面已经趋近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这是他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吸收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他较陈独秀、鲁迅等同时代先进思想家深刻之所在。而他的真理观在其认识论思想中又占有重要地位。因而有必要对其真理观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非理性研究在走过了一条否定之否定的路之后,已开始陷入一种困境之中。曾几何时,我国拒斥西方的非理性主义,把西方的非理性主义统统视为反动透顶的东西,对其实行“隔离”,不予研究。结果是我们未能很好地用马克思主义去占领非理性这块阵地,闹出了不少笑话。然而,近几年随着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入,非理性成了一种时髦的东西,我国学术界在短短的时间里发表了有关论文200余篇,学术研究和社会上都先后出现了“萨特热”、“尼采热”、“弗洛伊德热”。这种狂热多少在人们的思想上引起了某些混乱,暴  相似文献   
5.
作者认为,非理性因素,一是指人的一种不自觉的认识能力,对于科学创造,文艺创作等有重要作用;二是指渗透到主体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各个方面的一种精神力量,如意志、情感、习惯等。在实践活动中,非理性因素可以影响甚至支配理性因素,并以其特有的方式参与实践活动本身。  相似文献   
6.
一、认识过程是理性和非理性的统一从哲学史上看,人们往往把认识过程与理性、非理性结合起来加以考虑,但是,认识过程中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问题,长期以来却未能得到正确解决。有关这一问题的争论,直接导致了现代西方哲学中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尖锐对立。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的哲学视角就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作指导从宏观角度把握现代化的中国社会整体结构,以较高层次的哲学概念,如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等作为分析工具,从社会关系的不同组合特征、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从阶级结构等方面去认识中国社会结构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人类思维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从原始人的原始思维,到现代社会的综合思维,每一步发展,都标志着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个进步。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人的思维的最本质或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是自然界本身;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那么,人类的思维与人类主体结构中的理性、非理性又有哪些内在的关系呢?本文就试图对这一问题作出解答,钱学森教授认为从人的思维规律的角度看,“把人的思维分成三种,抽象(逻辑)思维、形象(直感)思维和灵感(顿悟)思维。”因此,我们分别先考察这三种思维中的理性、非理性问题。由于创造性思维是人的思维的主要代表,它“决不是单纯的抽象(逻辑)思维,总有点形象(直感)思维,  相似文献   
9.
否定和克服非理性主义必须注意区分四种界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西方非理性主义热在我国的产生,给人们的理论和实际生活都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给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和研究也披上了一层阴影。现在,人们在反思中认识到只有消除这种非理性主义的阴影,才能使社会走上正常轨道,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教学和研究深入下去。然而,如何消除非理性主义的阴影?人们意见尚不完全一致。我以为,要真正在理论和实践上克服非理性主义,首先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注意区分四种界限(即正确区分人类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界限;正确区分非理性因素中的积极因  相似文献   
10.
回顾我国对非理性研究的过程,走的是否定之否定的路.长期以来,我国拒斥西方非理性主义,把西方的非理性主义传统视为反动透 顶的东西,对其实行“隔离”,不予研究,但是近几年却呈现出物极必反的现象,似乎研究,宣扬非理性主义成了一种国际时髦,有些则绕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到非理性主义哲学中去寻找精神滋补剂.为什么会呈现出这种现象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最主要的问题便是没能很好地把握非理性研究的前提和方法论,因而在研究过程中就不可能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作指导,出现种种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