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2014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郑宜庸 《东南学术》2005,(6):145-150
不同的社会期待造就了观众角色身份的多重性,本文将观众角色细分为作为观看者的观众、作为表演者的观众以及构成剧班的观众群三种类型,并分析群体规范对于个体观影心理的影响,以及观影的社会文化意义与功能是如何得以共享、维护。  相似文献   
2.
不同时期中国电影表现性爱有着明显的时代痕迹,中国电影表现性爱达到何种深度与广度,能够给中国观众提供何种的艺术满足,也是衡量中国电影发展状况的一个标准。  相似文献   
3.
电影的方言译制,是电影与社会建立的各种传播关系之一。由于媒介技术的发展,电影的译制活动日益多样、传播渠道渐趋丰富、观影途径也不再单一,电影的译制特别是方言译制,不再是部分人的专有权利,人人皆有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这一过程,共同完成电影的传播。在这一过程中,电影从殿堂走向大众,电影对于大众的吸引,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观看影片,而是其可能带来的各种乐趣和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