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社会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1.
王海兵是将中国纪录片带入西方世界的第一人,他的《藏北人家》代表我国的纪录片最早走出亚洲走向世界。通过他的片子,让西方世界再一次认识了来自东方文明古国的电视纪录片。从业30年来,他的作品获全国以上奖励60多项,在国际上获得诸多奖项,为中国电视纪录片争得了荣誉,在不断学习、实践、创作、推进中国纪录片发展的过程中,在他看来:"我们只是在探路,是一个铺路人。"  相似文献   
2.
中国劳动关系变迁30年之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桥 《现代交际》2009,(2):64-73
中国实施集体合同制度已有10余年,取得了许多成果,也仍然存在明显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集体合同形式化、实际作用不显著。究其背后原因,涉及立法、体制、主体、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本文试图分析集体合同制度现状与问题的深层原因,提出完善集体合同制度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的重点在于分析诸如“人类”等普遍概念在文化认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一直以来,认同这一概念都是既具体又特殊的,因此将普遍性应用于认同形成过程中就产生了逻辑上的困难:即如何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传统的观点认为,普遍性因素是为种族中心主义服务的,也即通过对其他人的特殊性的歧视而分离出对其自身的认同.然而由于被歧视的这部分人也离不开普遍性,所以跨文化关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不同普遍性间的斗争,对人类的认识也是如此.全球化的浪潮不但强化而且激化了这种斗争,因此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将认同形成过程中的各种共性的作用概念化就显得比以往更加重要了.有人一定会问:真的有可能超越种族中心主义那强大而有效的逻辑吗?在这里,文化认同中内在的普遍主义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这样我们就可以找到一条将各种不同的文化认同联系起来的新路.之所以会有这样一个机会则是由于各种共性因其自身逻辑而发挥出的整体作用,因此共性可以被视为一座连接各种文化差异的纽带.但是由于一种认同相对于其他认同而言依然存在着特殊性,那么各种共性,比如人类这一概念的纽带作用就必须接受仔细的考量.对这一问题的思考重点是一种关于跨文化关系由排他转向包容的结构性变化的观点.本文的论述目的是希望“人类”这一理念在认同形成过程中可以起到一种更为包容的作用,同时,本文也将人性作为一个可以完成上述任务的场所,并将其作为一个主题来加以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郑桥 《领导文萃》2010,(15):15-20
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2010年全国工作的主基调,对此,应在思想上深化认识,在行动上努力践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