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13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对立法程序所形成的“法案的提出、法案的审议、法案的表决和法案的公布”四个显性立法程序的基本共识,不能全面解释立法运行过程的真实性。原因在于实践中至少还存在着“立法规划/立法计划、法案的起草、法案的审议、适用解释”四个隐性立法程序。其中的逻辑主线表现为显性立法程序与“组织”相勾连,隐性立法程序与“个人”相勾连。《立法法》条文以“组织”视角所建构的显性立法程序和立法实践以“个人”视角所探寻的隐性立法程序共同构成了立法程序的二元结构。从纯粹立法学问题的解释选择问题着手,所建构的立法程序二元结构,需要在“组织”和“个人”两种视角中循环联动,实现视角的融合,以扩张既有的理论解释力,争取最大限度的接近立法运行过程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2.
3.
由决策机关引入第三方去评估部门间争议较大的重要立法事项,其运行效果涉及到了该制度本身的正当性与否。影响第三方评估立法有效性的因素至少有三个:前提预设的模糊性、问题类型的多样性、客观中立的失实性。在不确定的前提之下,就会影响到第三方评估立法的引入,从而无法进行有效性判断。立法事项类型中的价值判断问题,将导致第三方评估立法不具有有效性,而对于解释选择问题和立法技术问题而言,第三方评估立法仅具有一定程度的有效性。第三方客观中立的假设在现实中并不一定为真,将严重损害第三方评估立法的有效性。对此,至少需要三个可能的协调策略进行应对,以化解三个影响因素对第三方评估立法的有效性所产生的负面效果。  相似文献   
4.
"公司僵局"中的股东权益救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有限责任公司内部的公平原则和公平原则的操作 ,往往因“人和”因素大于“资和”因素 ,与资本三原则理念下的制度安排发生冲突 ,公司僵局中的股东利益保护缺失。现行法律框架下的救济措施包括 :将解散公司或收购股份请求权纳入法院范围 ,将有限责任公司转化为一人公司或独资公司。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的退市问题已经是一个客观上不容回避的问题。本文从分析上市公司退市这一概念入手 ,对退市的方式、退市行为的法律性质问题进行了思考 ,以期找出我国《公司法》的不足 ,并提出对此修改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论民事案件申请再审及申诉复查听证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民事诉讼法虽然建立了申请再审的再审程序 ,但并没有对当事人申请再审是否符合引起再审程序的条件的审查过程作出具体规定。要革除传统申请再审、申诉案件复查程序的弊端 ,必须明确其听证程序的基本原则 ,实行全面听证制度  相似文献   
7.
从仲裁制度的产生、基本原则和仲裁的承认、执行、监督和特色看 ,我国的仲裁制度已排除了仲裁的行政性 ,明确了仲裁的民间性。我国仲裁制度是既体现国家意志 ,又体现当事人意思自治特点的准司法性质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8.
立法是规制利益格局、协调利益冲突、实现利益均衡和社会和谐的第一道防线。中国社会目前正处于转型时期,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法律经济学、社会学及法学本身来看,构建和谐社会都需要立法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和谐社会的立法,应当更多体现法的告示、指引、评价、预测、教育等预防控制作用,而非强调法的斗争性。  相似文献   
9.
郑文睿 《理论界》2007,6(7):173-174
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这部法律承载着全国人民的期盼和众多法学家的心血,它标志着我国民主法治的进步与和谐,促进了民法典的制定。《物权法》在第四编担保物权部分规定了动产浮动抵押制度,这是对我国担保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但关于浮动抵押制度的条文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尤其是关于设定人的规定最为致命。  相似文献   
10.
陈红霞  郑泰安 《天府新论》2004,(Z2):179-180
上市公司的退市问题已经是一个客观上不容回避的问题.本文从分析上市公司退市这一概念入手,对退市的方式、退市行为的法律性质问题进行了思考,以期找出我国《公司法》的不足,并提出对此修改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