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中国的早期英国文学研究在新世纪取得了重要成绩,包括研究队伍的扩大、研究领域的拓展、研究方法的多样化、专著的猛增、译著的增加、成功培养更多的博士、国内外学术交流常态化等。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扎堆现象、重复现象值得警醒;论著平均水准有待提高;仍有不少领域的研究/翻译较少或几乎没有,亟须加强;学术训练尤其是语文学训练和学术规范培训,需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基本建设仍然不足,缺乏专门的领导机构,如全国性的中世纪文艺复兴学会。  相似文献   
2.
手稿是加拿大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所谓的“冷媒介”.手稿的定义和存在形态会随着技术进步和时代变迁而发生改变,但手稿媒介会长期存在下去.手稿研究以古文书学为基础,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而且具有现实意义;不仅有益于历史研究,而且有益于文学研究.本文简要介绍了英国文学手稿研究多方面的内容、综合和比较的研究方法以及四个突出特点,然后以札记书,尤其是《缪斯的花园》为例,概括手稿媒介和手稿研究对英国文学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细读文本,反驳了约翰逊博士对弥尔顿十四行诗不公正的评价,指出《咏失明》中的有机统一足以使它成为十四行诗中的杰作,形式与内容之间丰富而微妙的互动表现出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在诗中,言说者内心的两个侧面,自然人和基督徒,彼此对话。二者的矛盾在审美化的过程中,即以十四行诗的形式对这一经历的艺术升华中得以统一。文章还追溯了《咏失明》在中国的早期因缘,主要是传教士杂志《遐迩贯珍》中的译诗和吴宓的译写、教学。  相似文献   
4.
美国旅行家盖洛在 2 0世纪初数次来华考察中国的人文地理 ,着重研究和考察了长江流域、长城、1 8行省省会和五大名山 ,对长城烽火台和嘉峪关以西的城墙有过重要的发现 ,并且用相机记录了处于重大历史转折时期的有关中国文化、民俗、社会各界人物和自然地理风景的大量图片资料 ,同时还收集了众多拓片、方志和通俗文学的文本。他的一系列著作和研究成果应该引起我国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5.
莎士比亚之所以成为"莎士比亚",有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建构过程。一代又一代读者成就了"莎士比亚",正是几个世纪来人们对莎剧的不断僭用和改编发明了莎士比亚。莎士比亚何以成为莎士比亚,并不源自其超越性和普遍性,而是来自其弹性和韧性。研究莎士比亚的建构问题和作者身份问题,不仅要熟悉英国的出版史和文化史,应用文学社会学和社会文化史的方法,也要结合莎士比亚作品的内证,运用文本阐释等固有的文学批评方法。在泰勒的《重新发明莎士比亚》之后,著名莎学家卡斯顿的《莎士比亚与书》有其显著特色和重要贡献,但在方法论上也有瑕疵。所以,厄恩具有开拓性的著作《作为文学戏剧家的莎士比亚》对其进行挑战和补充,不难理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