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历史时刻,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上庄严申明:“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这表明,丰富发展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完成的跨世纪理论建设任务.  相似文献   
2.
为了把全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进一步引向深入,迎接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一书,近日已经出版发行.这是全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更是思想理论界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在经济日益全球化大背景下,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民主政治进程不断加快的现实基础上,我国文化现代化话语方式发生了由体用之辩向世界性与民族性和人民性统一的文化精髓论的转变。世界性与民族性和人民性统一的文化精髓论,是反映我国经济和政治现代化规律的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的根本规律。它在克服体用之辩旧话语方式的同时,克服了由旧话语方式产生的文化保守主义、全盘西化论、文化教条主义等三种阻碍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文化独断主义倾向,为在古今中西文化精华结合中推动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开辟了正确通道  相似文献   
4.
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能没有哲学的指导。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建树理论,发时代之先声,是我们哲学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需要我们在深刻反省的基础上完成一系列转变。 一、从“一家独鸣”到“百家争鸣”的转变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个科学体系是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内的众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实践过程中创立、发展起来的。但这种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出现的个人迷信曾严重地影响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在“斯大林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  相似文献   
5.
四、道德科学精神是在长期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由科学本性所决定的精神传统。科学精神超越知识层次,而带有价值和规范的意义,从而进入了道德和伦理领域。科学精神以人格化的形式体现于科学家群体之中,历来被视为最宝贵的道德资源和推动道德发展的重要动力。求知、求真、求证,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内容。——科学家通常都是一些具有强烈好奇心的人。不可遏止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驱动着他们去探索无穷的奥秘和未知,经常使他们置生死于度外。——求真,就是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科学家通常都是一些崇尚真实一丝不苟的人,他们具有严肃认真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生产要素论》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要素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内容,西方经济学理论对此问题也十分关注。这是因为生产要素与物质资料的生产有着密切关系,各种生产要素的积聚、优化、组合是物质资料生产得以顺利实现的必要前提。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对于生产要素理论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其中有两条主线:一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依据形成的生产要素理论;二是以西方经济学特别是以萨伊的生产要素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生产要素理论。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特殊时期,二者共同存在并经常发生争论是非常正常和自然的事情。重要的是从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  相似文献   
7.
人文精神的历史定位、理性定位、实践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文精神的历史定位、理性定位、实践定位·郭金平顿占民一、问题的提出:人文精神需要在解决自身的历史定位、理性定位、实践定位的过程中由沉寂走向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社会主义人文精神,社会主义人文精神只有走上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服务的轨道才能繁...  相似文献   
8.
历史和现实的经验都已经证明,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普世的价值观,之所以能在世界范围内长盛不衰,就是因为它提出了保障广大劳动人民的权利和利益,使他们过上富裕自由的生活.但如何实现富民的目标,一直是人们探索和争论的焦点问题.中共河北省委讲师团刘来福同志经过多年潜心研究,撰写的《富民经济论》一书,梳理概括了我国古代的"富民观",系统总结了我国的富民理论和实践,并按照马克思生产和再生产的一般原理,从现代物质财富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阐述了财富增长的有效机制,探讨了富民的制度保障和走向共同富裕的具体措施.这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1.时代变革提出的哲学变革课题中国正发生着划时代的变化.中国社会变革的实践正在突破两极对立的体制模式(旧计划体制与旧市场模式不相容的两极对立).在此划时代变化过程中,需要人们认真思考一下,中国当代的社会变革,要求以一种什么样的智慧,突破、克服和扬弃两极对立的旧发展模式?新的哲学智慧将不再是先于或外在于现实变革实践的先验智慧,而是内在于变革实践,与变革实践同时发育和生长着的作为变革实践机体的精髓和灵魂的自觉实践智慧.要深刻体认这一点,就必须首先了解当代变革进程中所发生的哲学与实践之相互关系的深刻变化.在变革的时代大潮中,变革着的实践已闯入哲学的殿堂,变革着的哲学也已渗入实践的骨髓.以什么态度对待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的当代中国社会变革,以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尺度投入变革中的社会生活,以什么样的行为规范支配自己在变革的社会生活中的举止言行,每个人、每个企业、每个团体、每个地方,乃至整个民族以什么样的姿态和主体  相似文献   
10.
人类即将跨进新世纪的门槛,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面对正在蓬勃兴起的知识经济,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正越来越受到众多有识之士的关注。本文就此问题谈几点个人看法,以参与社会科学界同仁的讨论。 一、加强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紧迫性 1.应当说,这些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是比较重视科学技术的普及工作的,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存在的问题是,往往把社会科学的普及工作排斥在科普工作之外,缺乏明确的规划与部署和有效的人员与财力投入,从而出现了自然科学普及工作相对于社会科学普及工作而言“一手硬、一手软”的局面。包括“法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