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当代十大词人之一张伯驹,擅长以诗词二文体来记录曲坛演艺状况,追忆民国至当代梨园中的人和事,赏音谈艺,自娱遣时;后人读之,如在目前。他的记戏诗词,主要存留于《红毹纪梦诗注》及《丛碧词》二集中。这些作品整体来看,特点有三:一是以诗论曲,赏音识韵;二是以词论曲,本色当行;三是以诗词这两个传统的韵文文体,深情雅致地记述了一代曲坛的兴衰发展历史。在跨越世纪的韵文创作史上,张伯驹的记戏诗词,既是他人生经历的诗意抒写,又体现出他融会贯通的创作特色,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2.
3.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冬,袁枚发起了一场“生挽”诗创作并唱和活动,在文坛上引起较大反响。袁枚之所以活着时便自作挽诗并索和,是为了排遣其病中心理焦虑、回应道士胡文炳的谶言和反叛浇薄世风。《续同人集》所收32人“生挽”唱和诗,集中体现了乾隆末期部分江南文人乖离于世俗的生死观、人生价值观。此次群体赓和之风,革新了“生挽”诗的创作方式和文学体式,且细化了“挽歌”在文学总集中的文体分类。探究这一文化现象,有助于厘清挽歌诗的文学发展,深入认识乾隆末期江南文人群的创作心态、品性情志和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