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闭伟宁  李红 《社会工作》2013,(6):101-107
当前广西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大同小异,因而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相似。为了促进广西高校社工人才培养模式的合理化,一方面应该尽可能创造一系列有利的外部条件,另一方面应该鼓励各有关高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积极的探索,以便在符合国内外通则的前提下形成各自的特点。在这个方面,广西大学进行了一些尝试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其做法或许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宗教与其他意识形态一样,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宗教作为"颠倒的世界观",在过去它"既是被压迫者的叹息,又是无情世界的感情".随着历史的发展,在当今时代,宗教是社会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有机部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基督教在东南沿海农村的传播与发展的状况,就是很好的验证.  相似文献   
3.
闭伟宁 《学术论坛》2013,36(1):83-89
中国近代以来的历次现代化追求,都是对世界现代化浪潮冲击的回应。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不具备社会现代化的两个先决条件即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每一次努力都以失败告终。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中国既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也不能直接走社会主义道路,而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为现代化创造前提条件。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外主要矛盾都迅速发生了变化,无论从巩固民族独立地位、维护国家安全的角度还是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角度看,都要求必须缩短过渡时期的跨度,尽快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海外不少学者对中国早期一再错失现代化机会的原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影响较大的是韦伯、何炳棣、列维和艾森斯塔特.韦伯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的深入考察,认为中国缺乏现代化的精神条件.何炳棣主要分析了“中国遗产”对现代化的影响,认为清军入关改变了中国社会历史的进程.列维通过对中国和日本早期现代化条件的比较,指出中央政府实力、社会控制结构和现代化推动力量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结果.艾森斯塔特侧重研究了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和特点,认为缺乏政治上的保障是中国现代化早期延误的主要原因.他们的研究既有异曲同工之处,又各具特色;既不乏真知灼见,又存在一些明显疏漏.  相似文献   
5.
全面审视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现代化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深入探讨其历史原因,对人们正视历史,消除疑虑,更加坚定地拥护改革开放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这种认识,作者以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现代化建设过程与结果的鲜明对比为切入点,着重探讨改革开放前外部环境压力、党内思想方法上的误区、文化传统与经济结构等方面因素何以耦合在一起并导致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曲折发展,最后说明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也不断出现各种矛盾和问题,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加以解决,但总体趋势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6.
儒家传播思想,是我国古代思想宝库中的一份非常重要的遗产,影响深远,衣被中华数千年。在人类迈向21世纪、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冲突、融合的时候,探索儒家传播思想对东西方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儒家传播思想的考察,既要历史地回顾儒家传播思想对世界的影响,又要阐明儒家思想在当今以及未来的价值。揭示出儒家传播思想的产生发展的“传者本位”——“受众本位”——“回归的传者本位”否定之否定的逻辑过程。  相似文献   
7.
闭伟宁 《江汉论坛》2001,3(12):13-16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基本观点,为我们正确分析和理解科学技术在人类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中发挥的作用提供了思想和方法上的指南。自近代以来就已经成为人类生产力的内在指导性要素和重要组成内容的科学技术,正是通过近代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全球性发展,导致了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一体化进程,由此开创了世界历史。在当代历史条件下,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于推动世界历史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实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解决人与自然关系中的种种全球性问题,乃至最终实现人类的全面自由发展,更是发挥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十余年来广西高校社会工作教育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与国内一些发达省区相比却明显滞后。制度环境问题和高校内部管理问题困扰着广西高校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一方面需要有关党政部门要采取积极措施优化制度环境,另一方面要求高校内部更加重视社会学与社会工作学科的地位和作用,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改善学科建设的条件,共同促进广西高校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背景下,如何准确把握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历史特点,对我国各民族各阶层人民达成共识、协调行动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发生学角度看,中国社会现代化源于对外部压力的回应,因而是一种回应型的现代化。从发展模式上看,中国的现代化必然要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回应型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0.
宗教与其他意识形态一样,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宗教作为“颠倒的世界观”,在过去它“既是被压迫者的叹息、又是无情世界的感情”,随着历史的发展,在当今时代,宗教是社会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有机部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基督教在东南沿海农村的传播与发展的状况,就是很好的验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