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弗洛伊德的名字就象一个幽灵,它的怪影渗透了我们时代精神文化的许多领域。本世纪初叶,随着欧风美雨的东渐,这个幽灵也出现在中国。他的惊世骇俗的精神分析理论,引起了当时正在向旧传统作战的新文学作家们的注意,对我国现代文学观念、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都产生了深刻复杂的影响。本文拟就文学观念方面所受影响作一点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后殖民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后殖民主义理论于80 年代末、90 年代初引进中国。在经过了最初阶段的情绪化反应后, 对这一理论的评介和认识在1994 年以后逐步深入, 在理论研究和批评实践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误读和在具体运用中脱离中国实际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学衡派文学批评与新人文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不同意过去长期将学衡派视为“复古派”的定论,认为学衡派主要成员是一批服膺新人文主义的爱国知识分子和道德救国论者。基于此,他们特别重视文学在道德方面的作用和影响,视文学为表现道德要求的工具,把文学批评定性为对文艺和人生的一种道德判断和选择,从而开创了中国新文学中的道德批评模式。这一模式对道德和传统的呼唤,在当时不失为对新文学反传统倾向的某种必要的反思,在今天也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学衡派不理解文学革命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全面否定新文学,也表现出明显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