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5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民本与有容--传统文化二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为邦本”的思想形成于西周初年,它强调民意是天意的体现。孔、孟学说对民本思想有更完备的论述,孟子指出只有被人民接受才有资格作天子,否定君权的无条件合理性,倡言“民贵君轻”,把民本观发挥到了极致。历代王朝的倾覆都显示了一条历史教训:“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孟子语),这是民本思想能传承至今的原因。“有容”之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另一精华所在,主旨是能涵容不同意见和异质文明。与之一致的是“和而不同”的理念,在上者要有容众言,不能压制异见,强使同己;在下者要献可替否,不可阿比附同。对待差异和矛盾的正确态度,应是“执中”(掌握正义、公平的原则)协调,这样才能构建起真正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据史料 ,对蒙古与吐蕃和吐蕃佛教初期接触的年代、事件进行了辨证。  相似文献   
3.
今年四月七日,我国著名的蒙元史专家韩儒林先生因病去世,广大史学工作者无不为失去这位在学术上卓有成就的前辈史学家感到悲痛。儒林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留给我们的丰富的论著,他那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却是极其宝贵的财富。 (一) 儒林先生字鸿庵,一九○三年十一月生于河南舞阳县。一九一九年小学毕业后就读于开封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一九二三年转入上海中法通惠工商学校学习。在这段学习时期内,他掌握了法语。不久,因参加学生运动,被法国校长驱逐。这年秋便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预料,两年后升入本科,一九二七年,因北洋军阀的统治崩溃在即,公费断绝,被迫休学  相似文献   
4.
蒙古原是金朝属部,成吉思汗受金官封“属部统领”,乘金朝衰败,称帝建国,接着出兵攻金,逐鹿中原。其继承者先后灭金、灭南宋,实现了对全国的统治。其国号本为“大蒙古国”(在中原汉地称“大朝”),第五代大汗忽必烈建新国号“大元”以示承继中原历朝统绪,同时保留原国号,遂称“大元大蒙古国”。元人以太祖成吉思皇帝为本朝开国君主,明初所修《元史》同此。所以元朝起始年代应为成吉思汗建国的1206年。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征服了直到小亚、东欧的西域许多国家,实行皇族领地分封,形成西北四个汗国,称“宗藩之国”。元朝皇帝是大蒙古国大汗,各宗藩奉为宗主,名义上统有包括各宗藩国的辽阔版图,实际上各宗藩国均自主统治本国;被宗藩称为“大汗之国”的元朝廷直接管辖之地为中书省和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湖广、江浙、江西十行省,以及吐蕃三道(算一个行省),这就是元朝的疆域。  相似文献   
5.
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多民族共生与融合的历史进程,元代是中华“多元一体”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实现了全国大一统,与外域的交往也达到空前规模,民族融合的广度和深度都超过了前代。儒学教育和汉文化的熏染不仅提升了蒙古人和色目人的汉文化素养,也给他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俗带来不少变化。元代汉、南人在语言文字等方面对蒙古文化也多有吸收。  相似文献   
6.
近年,许多学者著文回顾本世纪我国史学的发展历程,尽管所谈具体学科各有侧重,但都认为,中西学术的交流和会通,是20世纪我国史学取得长足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蒙元史学科而言,由于其具有世界性,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所谓“世界性”,指的是蒙元史研究涉及的地域、民族、制度文化,以及所利用的历史资料,都超出了中国范围。因此,研究蒙元史更需要面向世界,随时注意了解和借鉴别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切忌闭门造车,这是老前辈谆谆教导并用他们的研究实践启示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19世纪末以前中西蒙元史研究之回顾与比较  中国传统史学最重“正…  相似文献   
7.
学元史的最难处之一当是译名问题。钱大昕批评《元史》说:"明初史臣既无欧宋之才,而迫于时日,潦草塞责,兼以国语翻译,尤非南士所解,或一人而分两传,或两人而合一篇,前后倒置,黑白混淆,谬误相沿,更仆难数"(《元史本证序》)。潦草塞责,应归罪于朱元璋的程限督迫,对史臣不解译语而造成诸多弊病的指责似乎太苛刻,因为他们据以编纂的原料本身就是"音读歧异"、"译无定言,声多数变"(汪辉祖《元史本证·自序》);钱大昕讲到廉希宪又名忻都,廉恂又名米只儿海牙时说:"以予博考二十年始知之,盖元史之难读,视他史尤甚也"(《潜  相似文献   
8.
论宋元之际江南士人的思想和政治动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南宋后期朝政腐败,士风萎靡,多数士大夫平时竞逐名利,临难则但求保全身家性命,非降即走,上下解体,终至国亡。理、度两朝进士中能以身殉国或坚守气节、拒仕元朝者只占少数,却有相当多人热衷于谋求新朝官职。由于元朝对南人的欺压和对南士的歧视,多数南士得官甚难。地位跌落,因而深为抵触和不满。随着元朝尊儒重学、优待十人政策的实施,到世祖末、成宗初,南士的思想和政治态度发生明显转变,趋于“认同”元朝的统治。  相似文献   
9.
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的和平统一,促进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是历史赋予当代炎黄子孙的神圣使命。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毅然地挑起了这一历史重任。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现已成功地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按照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江泽民的“八项主张”,台湾问题也一定能够圆满解决。中国人民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任何分裂祖国、逆祖国统一潮流而动的人,都将成为历史的罪人和民族的败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