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一、国民收入范畴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具有全新的涵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摆脱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这个特定的社会形式,从而使生产劳动和社会产品、国民收入范畴,具有了全新的涵义。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劳动人民成了生产资料的主人和生产过程的主体。这样,共同劳动创造的财富,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就为劳动人民所共同占有和享受。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满足劳动人民的不断增长的需要。马克思说,“假定不存在任何资本,而工人自己占有自己的剩余劳动,即他创造的价值超过他消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获得政治独立的亚非拉国家面临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多重难题,纷纷走上工业化的道路。但除少数例外,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依然没有发展起来。有的即使在工业化道路上有所发展,也面临着社会政治动荡,经济结构极不合理、收入分配严重不公、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和外债拖累的危机。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科斯关于用产权界定方式解决外部负效应的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评论,充分肯定科斯理论的突出成就,又尖锐指出其中存在的疏漏、缺陷及局限性。本文还总结了科斯理论在方法上的若干特征,析了它们对科斯理论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10年来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的面貌焕然一新。特別是我国提出到2000年工农业总产值要在198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左右这个宏伟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后,中国经济的前景问题更是引起了世界的瞩目。美国企业公共政策研究所1988年出版了《中国的全球形象》一书,对中国的经济、政治、技术发展等方面作了讨论。其中阿伯特·基特尔博士(Ph·D·Albert·Keidel)的《2000年的中国经济》一文,对中国经济的前景作了预测。他的观点也引起了美国经济学家的重视,许多经济学家提出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