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7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02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53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想突破口供是证据之王的传统法律思维,在我国建立起审查口供的原则势在必行。本文立足于本国的实际,合理借鉴国外的证据制度的经验,大胆地构建了在刑事诉讼中审查判断证据是否具有证据价值功能的五大原则,即相关性原则,法律真实性原则,程序合法性原则,人权性原则,补强性原则。  相似文献   
2.
张璁继承永嘉功利学派的思想,对当时社会存在的严重弊端,进行了改革,并在清理勋戚庄田、撤除镇守太监、清理吏治、倡廉反腐及改称孔子为至圣先师而不称王的改革实践中取得了成功.后人认为他事功似胜张居正一筹.  相似文献   
3.
道心、人心之辩,乃朱子学之精髓。朱熹认为,道心人心之说是圣人尧舜相传之“道”。“所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尧舜禹相传之密旨也。”这十六字密旨,出自《尚书·大禹谟》,理学家以此为“正眼法藏”,也受到朝鲜朱子学双壁退溪和栗谷的关注和重视。朱熹所谓的“心”,是一个主体性的范畴。从性质上说,既是认识器官的物质之心,又是“存心养性”之心;从功能而言,既能“心统性情,”又能“心兼体用”。前者朱熹又分为“一块血肉之心”与“潜天潜地之心”,以及道心与人心之别,后者则有“未发已发”和“心体情用”之异。《朱子语类》记载: “问:先生尝言,心不是这一块,某窃谓满体皆心也,此特其枢纽耳。曰:不然,此非心也,乃心之神明升降之舍,人有病心者,乃其舍不宁也。凡五脏皆然,心岂无运用”。一块血肉之心,是乃神明升降之舍,相当于现在所说的器官、感官;心又并非只是血肉,具有“潜天潜地”的内涵,“所谓心者,是把个潜天潜  相似文献   
4.
<正> “以理杀人”是戴震对程、朱等理学家“人道”的批判,也是对于“天道”的批判。戴震不同意宋儒所说的“得于天而具于心”的理的先天性,认为天为自然,道理、理念、原理来自自然,而为人心所具有。然而如何穷理?理学家提出各种各样的主  相似文献   
5.
《全宋文》是目前最大的断代文章总集,是研究宋代文化最为齐全的宝贵资料。兹选录部分学人的评论文章,以帮助读者了解《全宋文》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6.
李贽在其易学著作《九正易因》中,结合对传统与历史的重新考虑和对现实的审视,借鉴熊过和杨万里的以史论《易》之法,从“经史相为表里”出发,以经史一物为原则,引证史实,以史观《易》,以史统道,重视平等,形成自己特有的以史解《易》之特色.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就三苏关于道、情、性话题的论辩进行阐述,从三苏以人情为旨归而解经出发,通过六经的人情之辩、与朱熹的道性论辩以及儒释道三教融突这三个方面来凸显三苏的心性哲学。面对心性理气的时代核心话题,苏氏父子不离其中,为心性的性情之学寻求形而上的支撑;其道、性、命、情、善,融突而和合,构成了苏氏理论思维的逻辑系统;其学虽杂于道,禅两教,但仍归宗于儒家圣人之道。苏氏蜀学在理学思潮中虽居非主流,但亦为推动理学思潮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郭象其学说通过名教自然冥和说、独化自生论,以及自因、自为、自得、自有、自性说这三个方面来体现。独化自生经逻辑演化,自因、自为、自得、自有、自性而无待自造;无待自造而自然,自然而逍遥自由,成为郭象哲学的形而上本体。"玄冥之境"是郭象独化自生的价值理想境界,也是其终极境界。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时代的呼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新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可以包罗万象: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思维、艺术、产品等等。它们的生命的活力就在于创新,乃至现代竞争,创新也是在竞争中保持优势(或曰强势)的活水。本文从狭义的意义上讲中国哲学的创新。我认为它必须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第一,创新与政治的关系。中国哲学的创新实是对中国社会在其发展、演变进程中所呈现的新的时代精神的捕捉和把握。新时代精神是一定时代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新形势、新转型、新思维的整合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哲学的创新与一定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政治体制、制度…  相似文献   
10.
陈欣雨 《船山学刊》2012,(1):105-108
本文通过对翁敏华教授的《论两宋的饮食习俗与戏剧演进》[1]一文和美国汉学家奚如谷先生的《玩食物:宋元时期的表演、食物和人工美学》[2]一文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出两文在探讨饮食文化和戏剧文艺关系时所使用的研究思维、视角、方法上的会合点,凸显两宋饮食与戏剧文化的实质及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